1.现在出国留学意义还大吗?

2.出国留学不再为"镀金"

3.我不能出国留学怎么办

4.出国留学真的没有用么?

5.工薪家庭的孩子出国留学值不值

现在出国留学意义还大吗?

留学镀金时代结束_出国留学镀金价格

从价值上来讲,留学能获得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特别短期价值,花费百万,回国工资5000也不是没有。

从环境来看,中美摩擦不断,正常的学习没有保障,毕业也越来越难在美国找到工作,应届生回国没有工作经验也给不了多高工资,所以很尴尬。

但是出国留学只能用金钱来衡量值不值么?还有类似的问题,研究生扩招,研究生贬值,还要不要读研?博士难毕业,就业面窄,要不要读博?等等问题

我认为考虑是否要出国留学还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能比较宽裕的支持你的留学费用,要是留学让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把娶媳妇的钱都花了,甚至借钱,那我觉得没必要,风险太大。

2.如果是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同文化,学好一门外语,拥有国际视野,那出国留学可能是最直接的一种途径了,这并不是你去欧洲来个15日游就能获得的。

3.国内升学竞争压力大,同样的学生在国内只能上一个普通本科,但是在国外却有机会到985211级别的大学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那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4.在某些学科上,国外高校拥有更好更前沿科学技术,这个适合于高学历,至少研究生以上,本科其实知识很基础,也学不到前沿的知识。

最后,我推荐一下到德国留学,优点是花费低,教育质量高,大几率进去世界名校。缺点是考试难,毕业难。即是优点又是缺点,需要学习德语。如果你是真的想来学东西,不是混文凭,欢迎到德国。

在我的西瓜里也聊过德国留学的话题,另外推荐“德国大师兄”,比较系统的介绍各个阶段怎么申请到德国留学。

什么叫现在?现在跟过去跟未来有什么区别吗?过去有的不会轻易改变。过去没的现在也不会有。人生的规划需要长久。

现在出国留学的意义还大不大,难道是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而让题主有这样子的疑问或者是困惑吗?

但是呢,我想说出国留学的意义一直是有的,但是,目前来说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国取的应对疫情的手段以及措施是不一样的,让我们国人对国外的一些做法感觉感到不解。

出国留学,我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获得文凭,我们更多的是在一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见识,视野等各方面。

先不讨论四个字:出国留学。先讨论两个字:出国。现在出的去吗?现在能出去你出去吗?现在出去了你能回得来吗?先把这些捋清楚。

出国留学如果是为了增进见识,加深学习,这个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仅仅只是镀金,不建议留学,安全第一

出国留学。

对于崇洋媚外的人意义非常大,那是“通天梯”。成功后:在国内可宣耀有能力多挣钱。不如意可移民外国,特别去美欧亨福。

对于愿意为中国服务的人,是否留学,无关紧要。可去外国学习,学成回国效劳。也可以在国内学本领,建设祖国。

有一定经济能力,小孩自律性也不错,留学能开阔眼界,又是一种锻炼的机会,特别是二十岁左右出去几年还是很有益处的

回答一下

其实这真是个 财经 问题。

人在这个 社会 生活,由于需要付出各方面来获取生活资本,因为大部分问题用 财经 的观点看,更容易看到本质。也更容易决定。

对基础教育来说,不需要计算投产比。因为那是基本生活技能,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所以怎么计算都是划算的。

到了高中其实就不见得了。高中阶段有两个基本目标可以选:1、为了继续学习,就是考大学;2、直接获得生活技能,就是职高和技校。

那么评估选哪个,就要看投产比了。投入有什么:1、钱;2、个人时间;3、智力;4、家庭时间;5、家庭智力;6;家庭 社会 。产出是什么:1、获得继续学习机会,也就意味着高薪的机会;或者:2、毕业直接工作的能力,但失去高薪的机会。

对于结果1点选择,显然在钱、家庭时间、家庭智力、家庭 社会 关系上需要投入更大,而且未来还要投。同时,还有必要条件是智力(这是一票否决的)。

因此,对于高中的评判如果智力不够,勉强就是浪费。其它投产比还可以,所以大家努力上大学。但一部分被否决上职校。

对于留学其实也一样,投入大量金钱、家庭时间和精力,回报预期如果只是高收入,那么很有可能不划算。但预期是继续学习的机会或者生活经历,那么就好些。这个没有直接经济指标,有条件的家庭是可以投入的。

所以,在产出预期明确的基础上,不同的投入能力就决定这件事的选择。就像一个人创业,没那么多资本,利润大投入大的做不了,只好做小生意。如款,财务成本可能导致亏损。而且一旦失败,后果无法承担。

留学也这样。如果父母有那么200万闲钱,不指望财务回报,那就最好留学,为孩子丰富人生阅历和眼界也好。如果希望这个投入钱的未来工作能挣回来,那就有一定风险了。如果举债,必须挣回来,那风险就很大了。

所以,对父母来说可以算算这个帐,也就是意义。但对于孩子,如果不考虑父母不考虑财务,那么怎么算意义都还挺大的。

#留学

无论何时,留学到更广或的平台都是在给自己人生轨迹提供更多的选择。

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出国留学不再为"镀金"

以前,国内称出国留学为"镀金"。如今,"镀金"这个词很少用在出国留学上了。因为,以前出国留学的人大多是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学业,然后再选择海外某所不大知名的院校获得硕士以上的文凭,之后即摇身变为"海归"回到国内发展。可是,如今出国留学的群体,正在向着锻炼真金的方向发展。如果步入哈佛、普林斯顿、剑桥、牛津等世界顶级名校的校园,很容易邂逅在那里攻读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其中,终于找到一点秋天的感觉了,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一直保持着逐年递增的态势。

出国留学热,一直是当前关注的话题。其实,出国留学热的热度来自出国攻读大学本科的中学群体。在5年前,低龄留学还是社会广泛争论的焦点。可是,转载:看完忍住,不要掉眼泪,如今出国留学的大军当中,"低龄"的高中毕业生比重已经超过了50%。国内一项面向中学生的最新调查显示,选择就算考上国内重点大学,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占到七成以上,m shoes narrow width。

一边是中国大学的扩招,另一边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大学说不,m moja mid cia black。那么,哪个汉字最牛?――品字结构汉字知多少,是什么促使中国中学生毅然放弃国内的高等教育?来自同一调查机构的数字显示,35.2%学生表示因"对国内的本科教育失望,首选国外留学";第二大原因是"去他国就业、定居",占21.3%;第三大原因是"如果考不上国内大学,没有办法",占16.7%。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由被动留学,转变为主动留学。而主动出国留学的动力,就是出国接受更为优质的高等教育。

今年高考,北京的一些重点中学优秀学生弃考现象引起社会关注,mens m clearance uk。因为这些弃考的学生基本上都拿到了哈佛、斯坦佛、普林斯顿等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与这些海外院校相比,m shoes miami,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确实没有太多的优势。因此,那些获得海外名校录取通知书的高考生们自然不会选择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

事实上,出国留学低龄化,恰恰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体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海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带来的资金、技术、品牌,而且带来了文化、教育、理念。中国的新一代中学生完全是在肯德基、星巴克、英超、好莱坞等西风东渐的氛围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观点、自主的理念、客观的判断,因而也有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选择。

中国中学生这种个性、自我的发展,却与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国内中学生更向往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教育、因材施教的西方教育方式。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西方教育方式更注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力,m outlet us。这是国内大学目前尚难以做到的。用1985年广东高考状元、启德教育总裁李朱话说:"就算在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里,我仍能看到有很多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会融会贯通,缺少创新思维,stores shoes m,高分低能的学生。"

我不能出国留学怎么办

不能出国留学其实也没关系,很多归国留学生回国后待遇并不比国内好,而出国留学成本很高,就算回国后待遇比国内一般大学生好,仅仅收回留学成本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反而增加了压力。至于前途 ,就更说不清楚了,只能说前途是自己掌握的,不是出国镀金就能决定的,是不是人才不是留学决定的。

出国留学不一定比在国内上学好:

第一个方面,学习不用功的,底子不好的。这样的人出国留学,好的学校去不了。就算能进去,也难以毕业。下场大多数是,不停转学,滞留,从好的学校转出来,转一次差一次,到最后也许移民厅不给批了,结果什么都没取得就灰溜溜地回国了,浪费了大笔精力财力不说,时间都浪费掉了。

第二个方面,资金准备不充裕。出国之前一般都会找中介,他们给我们的都是预算。中介的价格起码要多加个10W,20W的。要不然到时候,书读了一半了,资金不够了,又是巨大的压力。家里人急,自己也急。往往跑出去打工,就算做个正当职业好了,一天工作个5、6小时,钱也只能基本维持家用,不要说下个学期学费如何,光这打工就会拖累学习。又是恶性循环,压力增大,学习没抓好,钱又不够用,人又要给自己逼疯了。

出国留学真的没有用么?

出国留学有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增长见识,培养独立性格。

学生可以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回国后可报效国家。同时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了解到当地人的生活风情。国外的生活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自己去做,独立去解决很多问题,可以锻炼自己的性格,养成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精神。

2、提升语言技能,回国好就业。

学生考虑去国外的名校,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回国后能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

3、方便移民,增强交际能力。

对于国外的风俗很是喜欢的学生也会有移民的,不少国家的移民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出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增加交际能力,在国外能结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拓宽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能改善自己的一些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需出国留学推荐选择myOffer留学。myOffer留学的方案规划导师团队会结合学生需求,制定选校及选专业方案,指导如何提升背景,申请优质学院。测一测你能上哪所海外大学?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出国留学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myOffer留学。myOffer留学的产品初始技术团队都来自于微软、ebay等顶级互联网公司。在打造产品的时候,myOffer留学的理念就是要无死角地覆盖每所海外高校与国际名企。学生只需要输入基本资料,就能快速地准确检索到最全面、最匹配自己的大学/名企信息。

工薪家庭的孩子出国留学值不值

 许多留学归国的人会被带上“海归”的标签,很多人对他们会带有一些“国外镀金回来英语一定不错”以及“家里肯定不少钱”的固有成见。对大多数留学家庭来说,真实的留学和人们所谓的“”,“中英夹杂”,晒美食旅行的生活相去甚远。下面为你解析工薪家庭的孩子出国留学值不值?

 首先,一般正常的留学花费并不便宜。

 排除那些真正把这么大金额的人民币当玩具的土豪家庭,留学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学费和生活费,这绝非人们认为的,随随便便从腰包里掏出来的零花钱。

 其次,很多留学机会本身就非常难得。一张来自常春藤的offer,一个前往大洋彼岸的宝贵机会,一个奖学金的成功申请,这些可不是什么手到擒来的东西。需要你准备,考试和许许多多的付出来争取。

 而留学这件事本身,则是一场持续的冒险。

 当你去到地球上的另一端,你所跨越的不仅是海平面,时区很多时候,你需要跨越和经历的是许多人不曾预料过的境遇。

 留学的人需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与孤独感,需要挑战无数次的心怀犹豫,需要打破亚洲人害羞保守的常规,与完全相反的文化进行从语言到心理的融入。

 留学既是是通宵赶论文的寂寥,也是网速不好时断断续续的跨洋电话,

 是一边对自己的口语而尴尬,一边鼓起勇气站在全世界学生面前的presentation演讲,

 是毕业季的疯狂面试与社交,只为获得一个实习机会。

 基本上每一个把自己全情投入到留学当中的人,都会收获自己这辈子都想不到的许多惊喜,出现很多惊人的改变。

 那些内向的不再内向,那些主观的不再主观,那些懒惰的也不再懒惰。

 留学生们会结识难得的好朋友,会因为一些特别的旅行改变了人生态度。

 他们会辍学,会辞职创业,见过更多的世界的他们,会有一些让亲戚朋友无法理解的人生选择。但总的来说他们会变得强大。

 然而,这本来值得大家鼓掌的选择与经历。却因为某些偏见和许多来自于留学生族群的可笑行为,被蒙上了一层深深的误解。

 “海归”们会受到国内无此经历的企业、人的鄙视和孤立,会时常被媒体拎出来点名道姓。

 留学生经常会被拿来和富二代,和不学无术,和有钱的土豪形象联系在一起。

 前几年甚至会有人批判那些留学生的穿着,生活方式太不接地气,不太合群。

 人们的偏见不无道理,因为近几年的出国潮的确让很多人对留学这件事,有着完全是“儿戏”一样的对待态度,让性格替代本事成为自己的名片。

 比如,就有一些留学生热衷于研究所谓的留学“鄙视链”。

 说什么留学美国的,就比留学英国的好,留学英国的就比留学法国的高,就比澳洲NB,就比东南亚NB。

 而且在说英语这件中国人几乎没什么话语权的事情上面,部分留学生也喜欢争个高下,觉得英式英语高人一等,鄙视别人印度人的发音等等。

 最近的“散装英语”,中英夹杂等搞笑段子,其实也是从侧面反应出中国主流对留学生们各种行为的不理解和偏见。而这些也都是部分留学生自己惹的祸。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留学虽然已是趋势,但这种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和机会与我国为了学历,GPA,房价,工作,生存做斗争的主流社会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别。

 在某种程度上,留学这种另辟蹊径的行为,对主流的中国人来说,是一把锋利的自尊心,刺穿了人们对阶级平等的幻想,也刺穿了人们对自身努力意义的坚持。

 所以留学生们的存在,实际上让不少人心里憋着一股气。因为大家见不惯那些中英夹杂,更不服气海归在职场上的“特别待遇”。

 特别是当这些备受期待的族群真正回到国内,人们发现他们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么优秀,或者不都是那么优秀的时候。

 人民的情绪被瞬间点燃,很多人会迅速地由怀疑变为骂街的反感:

 你不是留洋吗?跑来打工做什么呢?

 你英语都没有我好,你不是扯淡吗?

 事实上,我国其实有过不少留学经验,上至郑和下西洋,下到洋务运动,詹天佑,孙中山之辈开国元勋,更有近代“学医救不了中国的”鲁迅,也有近几年频频上市,融资的海归精英。

 但由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一直低调的态度,长期将外媒信息挡在国门外的防火墙,以及近几年才逐步崛起的经济和慢慢活跃的外交。

 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仍然停留在以“资本主义”,“性开放”,“外企”为关键词的旧时代水平。

 对于留学生这些真正接触过西方社会并且有一些独立看法的人群来说。我们当下的积累,并没有对他们有过完整客观的了解,我们没有走出过国门,没有在国外呆过足够久。

 而因为没有经验,我们自己也并太可能对留学生这个族群做出客观的判断。

 因为经历本身很难量化,就算能够作为一种指标,但也很难衡量优劣的标准。于是干脆就不管它了。

 反观我们那些唯一的了解渠道,要么是对土豪留学生奢靡生活的过度关注,要么就是媒体特别热衷于报道诸如马里兰大学等类似误导留学生形象的内容。

 由于本身信息经历的局限,加上众多主观的报道,整个社会对留学这件事认识有着明显的偏见。

 这种偏见基于社会对海归,对留学生的过高期望,却又因为信息不透明,因为社会关注焦点的缺乏足够的支撑,实际上是一种“空中楼阁”的存在,很容易倒塌。

 比如当一家企业对留学生的期望是对某项工作的熟悉,可当留学生因为对国内环境的陌生而暂时没能胜任这一角色的时候,人们的偏见会很冲动地将期望变为失望,甚至还会衍生出一种反感。

 比如我记得我刚回国参与实习的时候,我的领导比较年轻,他就对留学生颇有微词,而在和我接触的时候,他发现我对一些事情的了解没有达到他期望的时候,他几乎是惊呼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望。

 这让我很尴尬,哪怕我后来赢得了他和部门其他人的信任,但这过程中的言语让我一直感到耿耿于怀。然而,在社会中,人们对海归的偏见,可能比我和我实习领导的分歧要大得多。

 只是,对作为当事人的留学生们来说。

 当他们兴高烈地回国,却要面对各种面试官,领导,同事,亲人,家人,乃至社会的种种询问和怀疑的,如何完美地回答,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困难。

 留学本身的难度和挑战,加上国人主流的不理解,让这些本来很简单的留学生、留学家庭有了不太必要的「严肃感」。

 一个本来可以脱离主流社会,本来可以活得独立,活得精彩,活得坚强的机会,却会在这些种种的眼光,变得让自己被迫地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孩子,让留学的经历变得尽可能拥有所谓的「最大的意义」。

 硬生生地将一次多彩的体验,变得成为另一次冷冰冰的考核。

 所以当你走到国外,去了解那些中国留学生过得怎么样的时候。你会发现,咦,他们几乎是没有变化,大多数人都会回到那个高考的状态,在那些飞舞着樱花,人们喝着啤酒的美丽校园里,独自地抱着书本,踱步回到孤单的寝室,不交朋友,不去社交,只是做题。

 他们最早到教室,最晚离开,但没人陪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的口语水平表达不了自己既对西方文化感到感兴趣却又无法脱离国内主流社会的文化标准的心理尴尬。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在期中,期末考试考得高分,将GPA无限刷到接近满分。然后努力地为了国内某家券商,大型公司,BAT的一个工作机会绞尽脑汁。

 因为这会让他们回国之后保证在国外的生活水平,让自己的阶级座位能够保证在前列,好面对未来更多的竞争。

 结语

 对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留学像是一次勇敢的航海。

 他们的留学不像欧美国家的孩子那么轻松随意,因为欧美国家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国际经验上都比我国丰富太多。欧美的家庭能够很容易去到世界上很多国家,东南亚,欧洲,亚洲,只要想去,他们就可以通过打工,或者交换的方式获得这样的机会。

 而我们的留学生,更像是近代出国的那些历史名人,什么孙中山鲁迅之辈。

 他们多多少少背负着民族与国家精神,用自己的数学和GPA考试成绩和5000年文化赋予我们的那些才华,去和那些五大三粗的,阳光幽默的外国人竞争,从而为自己的祖国一次次地赢得那些难得久违的自信。

 而对于送孩子出国的家庭来说,留学这个决定的本身,更像是属于全家人的登月行动。是一次迈向未来的投资。

 对于家庭来说,孩子拥有美好未来一方面利于他自身,另一方面也会为这个家庭的颜面,为这个家庭的潜在经济,各方面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而且相比之下,国内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堪忧,社会环境也极不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若是去一个更为纯粹的环境,可能更为有益。

 然而,这些留学的人和家庭对于留学这件事本身的影响,和国内的社会环境变化与不变,还是太过乐观了些。

 留学本身的对人的变化影响都是深远的,可中国目前以竞争,以追求技能非素质文化的基调并无法完全挖掘海归们的真实价值。

 而人们对留学生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因为很少被真实地提到过。

 这一方面也跟那些商业机构,跟留学产业的从事者看待这个事情的方式有关。因为他们觉得鼓吹留学的种种好处而非记录留学的真实能够更容易获得生意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中国人本身也羞于表达自己的情况,趋于内向保守。

 留学生也很少有人会经常在网络上说起留学的辛苦,因为他们也知道自己是家里有条件才获得这样的机会,不想让别人认为他们的辛苦是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表现。

 但瑕不掩瑜,无论是人们的偏见也罢还是种种失实的报道,这掩盖不了那些有着真才实学,或是独自在海外体验丰富的人综合实力的飞速上升。

 的确,我们必须承认,留学这个事情不是主流,有点风险,有许多挑战,也有不少误解。

 对留学生来说,的确会有人不认他们的学历,会有人挑剔他们的英语,会有人故意将他们孤立,会有三姑六婆对他们极尽全力地讽刺挖苦。

 但,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接触过的留学人中,每一个人都知道,当他们背着行囊,来到一个不会再随随便便感到熟悉或亲近的国家的时候,那个留学的决定,就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变得有意义。

 作为那一波又一波的冒险者们,留学在他们眼中从来不是人们口中的“阶级炫耀”,也绝不是所谓的“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园”的。

 因为当你每天在一个陌生国度呼吸着陌生空气,思考着如何突破那些挑战的时候,你是不会愚蠢到将父母的辛苦钱和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些破事上面。

 你每天的生活永远是在思考怎么考得更好,该看什么资料,几点去打工,几点跟朋友打球,几点背单词,找谁做点什么项目。

 身在海外,留学生们的唯一想法就是要让自己变得NB。既然留学要有意义,那就用最大努力让它变得非常地有意义。

 针对于海归族群的命运,陈丹青曾说:

 海归的命运,印证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变迁。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是历史潮流与政治势力的反复较量,多半是本土派胜利,海归派挫败、调整、合作。现代化有三个层次:器物、制度、文化。所谓现代化,“文化”无疑是最本质、最深层的一环。当今国策内很多方面学习西方,但器物、制度、文化这三个层面的彼此关系始终不平衡。

 简而言之,他想表达的是对于西方,我们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层的制度,外企的管理,现代化的科技等等。

 而对于那种独立表达,独立生存,完整人格,积极社交的种种包裹于文化下的内容。我们至始至终就像对待一盘异域风情菜一样,闻着味就感到不太适应。

 因为所谓的自卑感,过多地急功近利,太多的发展压力,我们都不屑于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一番。守着故宫面前的金狮子,不停地擦拭。

 所以,可爱的留学生们,你们还得努力。

 你们还得尽可能地往简历上多放点碾压众人的经历,尽可能留在国外几年再回国,尽可能多赚点钱,尽可能多锻炼点身体。不能出一点擦错。

 你们得尽可能地,既会说流利的英语,又能够长得漂亮,举止优雅。满足世俗的需求。

 你们最好高过上海中心,又能够接地气接到尘埃里,人见人爱。

 的确,你们的留学当时是有意义的,现在是有意义的,将来会更有意义。

 不过现在,你们必须让你们的留学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意义,经济上的,能力上的,价值观上的意义。

 你得从一个留学回来的艺术品,变为适应我国发展节奏的标准化商品。

 因为目前,不是太多人能够接受你们除了工作能力之外的那些个性。

 你们那些对性的开放,对政治的客观,对经济的洞察,对社会现象的犀利评说,虽然每一个都是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动力。

 但当大多数人都半闭着眼为了房子而拼命挣钱的时候,你们的“才艺”啊,你们的“意义”,看起来都不是那么有趣。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武器,不是工具,而是一根根刺。

 它会刺伤人们那些模棱两可的态度,它会刺伤人们出于保护而学会的保守。

 作为还在为一份工资而奋斗的你,我需要给你一点建议。

 你最需要做的是学习,学习观察,学习了解,学习适应

 跟留学那时一样。

 保持耐心,这个习惯将伴随你终生,

 但有朝一日,你会在合适的场合,在合适的时机下,以合适的方式,

 发挥你在你这辈子难得留学经历中所获得的种种能力,

 无法阻挡,且没人能够阻挡。

 因为,这是你留学的必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