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拉玛依到底是个怎样的城市?

2.当前新疆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克拉玛依到底是个怎样的城市?

新疆塔城今日汽油价格_最新油价新疆塔城

我是个克拉玛依的中学生。其实全疆克拉玛依市最富裕的城市,人均GDP在全国位居前五,还曾经位居第二,仅此于深圳。克拉玛依的主要经济得于石油产业,众所周知现在油价飙升,由此可知克拉玛依的富裕。真是由于有高收入,所以政府加强了城市的建设,特别是引入额而齐斯河后,加强了城市绿化和农业发展。众所周知石河子市有名的卫生城市,而克拉玛依也是卫生城市,而且还是西北五省唯一被选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也是因为有高收入,加之周边短途旅游地少,所以克拉玛依人喜欢当地消费,比如吃饭,购物,唱歌,工作学习之余,生活还是丰富的,这就造成了克拉玛依高消费高物价,值得一提仅仅30多万人的克拉玛依在KFC头天开业消费量可是比乌鲁木齐还要高很多的,而且也不是不通火车的,估计明年克拉玛依就通火车了,那时候比现在更奢华喽,你不妨来这里享受下生活,还有好多就不一一介绍了,你如果看了克拉玛依新建的政府区,特别是市政府大楼的气派,还有世纪公园的五彩斑斓,就会明白克拉玛依为什么是西北戈壁的明珠了。

当前新疆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亚市场对我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有巨大的购买力,还有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丰富的能源、资源储量,是我国实现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是中亚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与我国贸易关系密切。新疆作为我国唯一与哈接壤的地区,一直都在中哈经贸合作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重任,是我国对哈出口的主体。2008年,新疆完成外贸额222.17亿美元,增速62%,居全国第二位,进出口额在全国排名上升到第12位,在西部超过四川居第一位。面向中亚地区的边贸额达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4%,占新疆外贸总额79.4%,占全国边贸总额57.1%,新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边贸大省。2008年,与新疆建立经贸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67个,其中哈萨克斯坦作为新疆8个周边国家中最重要的一员,与新疆双边贸易额在2007年占新疆外贸总额的50.8%,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降至40.8%,但仍为新疆第一大贸易对象国。

由于受金融危机不断蔓延、需求趋缓、油价大幅下跌以及资金外逃等因素影响,导致哈国财政收入锐减,对外投资、支付以及接收外来劳务的能力下降,基础设施投入和消费减少,金融体系流动性出现一定困难,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制约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世界银行预测,哈国2009年至2011年GDP增长率约为2.7%~4.1%,经济增速回落将直接影响市场需求,致使新疆对哈出口从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开始进入了非常困难的时期,2009年第一季度的出口数据也显示出同比大幅下降。目前,新疆面临着如何顺利度过出口低谷,实现对哈出口持续增长的严峻现实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努尔加利耶夫曾明确表示,中亚地区具有成为强大经济中心的可能,因为中亚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7年人均GDP,俄罗斯为11000美元,排独联体第一位,哈萨克斯坦为9000美元,排第二位,未来哈国甚至可能超过俄罗斯。显然,哈萨克斯坦进口能力的提升仍有巨大空间,研究对哈出口增长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出口增长的基础

(一)经济基础

哈国经济基础雄厚,经济实力较强,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该国人口规模在中亚五国中仅次于乌兹别克,截止2007年底总人口约1539.7万。据哈总统2005年国情咨文显示,哈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东南欧国家,正向中欧国家靠近。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哈国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之列。2007年,哈国GDP达1038亿美元,人均GDP达6744美元,均居中亚五国之首(见表1)。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出席哈第17届外商投资会议上表示,预计到2015年,哈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2006年,哈国居民名义人均月工资约为323美元,同比增长26%,2007年进一步提高到370美元(见表2)。可见,哈国国内市场潜力较大,对哈继续扩大出口仍有巨大空间。

(二)贸易基础

1.双方贸易关系密切,市场双边依赖程度高

哈国是新疆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仅次于俄罗斯)和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俄罗斯和瑞士)(见表4)。1992年以来,新哈贸易年均增长25.2%,占哈国外贸比重从3.5%提升到14%(见表3)。2008年新哈贸易额为93亿美元,占新疆贸易总额的40.8%。

2.双边贸易互补性强

从资源禀赋看,哈国能源、资源总量和人均拥有量都很高,而新疆正致力于构建中国西部能源资源安全大通道,除自用外还大量销往国内市场,缓解短缺状况,这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体现,该领域目前和将来都会是合作重点。从市场需求看,哈国80%的石油需要外销,从新疆的进口以机电产品、运输设备、轻纺工业制品、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随着新疆“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实施,新疆已成为中国对哈国贸易、投资活动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沿海地区强大的制造业将为满足哈国市场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与欧美相比,哈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新疆出口结构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在价格方面比较优势明显。在哈国消费者收入预期不稳、相应减少耐用消费品和投资消费品消费的情况下,对新疆出口的基本生活消费产品需求可能还会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还是一个机遇。

(三)资源基础

哈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物种类多且储量大,其中钨储量世界第一,铬矿占世界30%,居第二位,铜矿的蕴藏量占世界的10%,铅矿占19%,锌矿占13%,均居世界第一,锰矿占25%,占世界第三位,铁矿占10%,磷矿石世界第二,金矿世界第四。另外石油远景储量130亿吨,在独联体国家中仅次于俄罗斯,天然气11700万亿立方米,煤储量540亿吨,享有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誉,尤其是尚未开发的里海,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油气储量惊人。哈国丰富的资源、能源,为新疆将来实施进口资源深加工及出口战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产业合作基础

哈国经济发展以石油、煤炭、天然气、采矿业、农牧业和重工业为主,但加工工业、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新哈产业合作可以重点定位于采掘业和重工业,由于投资合作门槛高,需要资金量大,投资风险大,适宜新疆大企业进行集中投资。截止2007年底,哈国累计利用外资688亿美元,是中亚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资的45%都是投向开采业,目前欧盟投资占哈吸引外资总额的53%,俄罗斯是第二大投资方。新疆截止2005年底在哈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0家,协议投资金额2646万美元,占新疆对外投资总额45.3%。近年来,由对外投资带动的机电产品及设备出口已经越来越成为新疆对哈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如2008年,由于中哈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全面实施,我国对哈钢管道的出口量大幅增加,占哈国从我国进口额的24.8%;钻机等施工机械出口额同比增加近72%(2007年进口额为0.79亿美元);而且,因我国通讯公司参与哈国通讯项目,对哈出口通讯设备数量和数额也大幅增加。

三、出口增长的贸易模式选择

(一)应以政府主导型模式为主,加强双边政府层面的沟通协调

相对于其他中亚国家,哈国拥有一个强势政府,哈国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保障国家稳定和进行经济宏观调控。但由于哈国政府过于强调国家经济安全,政策优惠惠而不实,且国内存在一些政治势力和新闻媒体对中国有敌意,认为本国政府“让步过多”将会损害国家利益、中国正在通过对中亚非法移民实施“静悄悄的殖民化”等等,所以哈国政府对与新疆经贸合作持保守态度,贸易政策更偏向于保护贸易。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部分国家或地区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进一步增大,使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必将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趋紧的贸易环境,使新疆企业开拓哈国市场难度比以前更高,只有不断提升双方贸易自由化水平,才能够确保出口的稳定增长。新疆要进一步扩大对哈出口,就必须加强与哈政府层面的对话,彻底解除对哈贸易自由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约束。

(二)应积极推行“贸易先行,产业联动”的“投资与出口互动模式”

哈国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常被资源丰富、人口较少的国家采用,如中东的阿联酋、科威特、沙特等国,这类国家主要依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出口和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加工制造业。近年来哈国依托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新疆应继续扩大哈国资源的进口,并积极实施进口资源深加工战略,逐渐增加对哈国资源深加工产品出口,在出口过程中,逐渐深化资源领域的合作深度,拓展合作的宽度,为双方进一步在资源深加工领域展开产业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新疆企业也应努力尝试“走出去”战略,在哈国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与加工业务,在加强对哈投资的过程中,以投资带动大批设备与产品的出口,从而成功实现投资与出口互相拉动的积极效应。

四、出口增长的路径选择

(一)不断丰富贸易手段,拓展新的贸易空间

新疆外贸发展中边贸地位非常重要,2008年边境小额贸易额达176.42亿美元,同比增长87.4%,占新疆外贸总额79.4%,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新疆边境小额贸易的开展都是通过新疆企业从中亚接单,之后采购沿海发达地区的商品,再转卖哈国,实质上进行的是中国境内转口贸易。由于新疆本地工业落后,出口的地产品不到全部出口商品的30%,而且新疆外贸企业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哈国市场上议价能力较弱,这种境内转口贸易给新疆当地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显然,丰富贸易手段,积极拓展新的贸易空间非常必要。

1.加强新疆本地商品出口基地建设是扩大出口的重要支点

境内转口贸易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历史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放眼将来,新疆仍然应该立足于一般贸易,这是新疆提升工业化水平、实现产业升级乃至扩大就业渠道的必然选择。因此,当前新疆应吸引国内大企业在新亚欧大陆桥新疆段沿线大中城市大力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与哈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重点应抓好农产品、建材、高新技术等出口基地建设,夯实出口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出口基地建设切实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新疆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出口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发挥出口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能力,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促进贸易和产业有机结合,增强产业对贸易的支撑力度。

2.努力把出口加工贸易发展成未来的出口增长动力

哈国物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高,且处处强调本国经济安全,对他国防范和歧视性政策越来越多,导致外资进入门槛高,成本增大。因此,在哈国投资发展制成品境外加工业务显然不是合理选择。但哈国市场潜力较大,居民收入高、消费能力强,所以新疆可以通过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博乐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地培育和发展对哈国出口加工业务,其中乌鲁木齐—昌吉正在申请批准成为东部和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重点承接点,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距中亚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正积极致力于开发建设面向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外向型出口加工区。同时,还可以利用哈国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进口资源加工贸易,例如在对哈开放的两个最重要的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设立的口岸出口加工区,将其建设成为新疆扩大对哈国进口加工贸易的窗口和重要平台。对哈国进出口加工贸易发展也是新疆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战略的具体体现。以贸易为先导,带动加工制造业共同发展,有利于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通过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旺盛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吸引国内外产业向新疆转移,最终将新疆建设成为向西出口加工基地。

(二)拓展口岸功能宽度,挖掘口岸经济潜力

目前,新疆经批准开放的一类口岸17个,对哈国开放口岸占7个,主要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吉木乃等。其中,阿拉山口口岸是国内唯一一条铁路、公路、管道运输三位一体的口岸,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是新疆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黄金通道,过货量占新疆全部口岸过货总量的90%,2008年,过货量超过了2000万吨,仅次于满洲里,居国内陆路口岸第二位,是新疆最重要的对外口岸。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中端,自然条件优于阿拉山口,目前已经具备年出入境旅客300万人次、进出口货物200万吨的通过能力,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公路口岸。随着精—伊—霍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中国首条跨国输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开建,霍尔果斯也将发展成为铁路、公路、管道三种运输方式并举的综合性口岸,发展潜力巨大。两大口岸已成为新哈经贸合作最重要的窗口和门户,立足于口岸,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际商贸大通道的作用将不断得到提升。但目前口岸不能仅满足于作为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应突破原来流通功能的局限,加强贸易功能,使原来的贸易黄金通道逐渐发展成为对哈国的贸易基地,使口岸经济潜能得到不断提升。

(三)以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设立为起点,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哈国政局、社会较稳定,为新疆扩大出口提供了稳定的贸易环境。不过,近年来哈国虽不断改善贸易投资环境,但其经贸政策惠而不实,比如政策变化快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对新疆产品和投资入境限制较严、企业经济纠纷由于国际仲裁机制不健全难以妥善解决等等,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新疆企业出口风险。另外,由于哈国目前尚未加入WTO,其国内市场规范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影响了企业公平竞争,新疆出口商品常遭遇同质不同价的歧视待遇,投资审批也过于苛刻,门槛很高。因此,扫除贸易障碍,推动贸易自由化进程势在必行。

2004年9月,中哈签署协议,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并共同致力于将其建成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区域合作的示范区,这是新疆与中亚国家之间最早的自由贸易区,将为上海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探索模式积累经验。2006年3月,中国政府已正式赋予中心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双重优惠政策,标志着中心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中心将建成集区域加工制造、区域中转、区域采购、金融服务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自由港,以及投资自由、贸易自由、人员出入自由、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区域。今后,可将该中心的成功经验逐渐推广到对哈国开放的其余六个口岸,尤其是阿拉山口口岸,最终将七个口岸打造成对哈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平台,从而不断提升双方贸易自由化水平。

(四)明确地州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力争新疆各地州出口“百花齐放”

乌鲁木齐和昌吉应抓住乌昌一体化发展的机遇,积极打造面向哈国的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伊犁州应依托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形成以生产加工和出口为主的开放型产业格局;博州应立足口岸优势,积极发挥能源资源大通道作用,全面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喀什地区应借助“喀交会”平台,打造成中亚经济圈的重心;塔城地区着力点应为绿色蔬菜出口基地建设。

结束语

实现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持续增长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应与哈国多开展一些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协商,为出口增长争取到更加宽松的合作环境。同时,还应该以投资和出口互动为基础,展开与哈国间产业和贸易的多层面合作。出口增长的路径选择,新疆必须立足于长远,加强本地商品出口基地建设,并逐渐将对哈出口加工贸易发展成未来的出口增长动力。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拓展对哈开放口岸的功能,挖掘口岸经济潜力,使口岸由贸易通道逐渐发展成为贸易基地和贸易自由化平台。金融危机影响只是暂时的,出口增长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