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2.节前油价上涨加满一箱多花4元,上涨的原因和五一假期有关吗?

3.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商机

4.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5.推荐几只跟世博会有关的股票!

6.简述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7.衣食住行还有什么?

8.如果沙特突遇战乱石油无法出口,对国际油价影响有几何?

9.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10.[2011年纺织原料进口机遇与实务应对] 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从长期来看,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垄断组织OPEC为什么不能保持高油价?

油价大跌有什么商机_油价大跌意味着什么

其一因为政治的原因,产油国是无法对抗全世界的。其二价格过高会刺激新能源的发展,这样不利于产油国利益。其三OPEC是14个成员国,即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突尼斯、刚果。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各国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所以不可能达成统一的垄断。

石油交易是重要的金融交易方式,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个人的财富创造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国内的石油交易市场的起步比国外晚,机构体系都还在进一步的完善中,但这往往意味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商机。

石油交易的形式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以及石油现货交易。由于现货交易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期货交易模式,石油现货交易是国际上广泛使用且备受关注的交易方式,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

OPEC

OPEC的全称是-organl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ed country即世界原油输出国组织,这个组织是由当今世界上原油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国家组成,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俄罗斯等等,实际上它并不是个企业,或政治同盟,它的目的在于将世界上的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可能出现的原油价格差异或由此造成的竞争所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它们间统一定价,一致对外,同时也能在国际事务当中能不至于在美国等强国面前过于屈从,所以它的性质造成了一定的垄断效应但并不是为了垄断而成立的。

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石油生产国为协调其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反对开发和控制西方石油垄断资本而成立的国际组织于1960年9月成立。

节前油价上涨加满一箱多花4元,上涨的原因和五一假期有关吗?

今年的五一节,正儿八经就放了半天假,剩下有四天是周末调休过来的。它有什么影响力,能让国家的油价上调呢?

而且,五一节好歹有5假期,正是促进旅游消费的好时候,只要思维正常,就应该是降油价而不是涨价。只有降价才是有可能使得更多人驾车出行啊,涨价总不至于是好消息。

再者说,一箱油涨四块,一升油也就是涨了8分钱,这点钱都不够咱专门跑一趟加油站的油费的。

其实,油价上涨跟我们国家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有关系。

根据现行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每10个工作日,发改委会根据国际原油在前一个周期内的价格趋势,结合国内成品油生产运输等成本,确定涨跌幅度。

10个工作日,加上两个周末,不遇到特殊节假日的话,也即是14天调整一次价格。如果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一桶,或者低于30美元一桶,都是调价的极值,不会再进一步调整。而如果国际油价变动较小,经过测算,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低于5分钱,那么,当次调价周期也不调价。

上一次调价周期就没有调整价格,14天之后,正好遇到了4月30日,劳动节的前一天,仅此而已。

算起来,2021年一来,国内汽柴油的零售价已经经过了8次价格调整,六涨一跌一不动,累计已经比去年底涨了7毛多钱了。也就是说,国际原油的价格比起去年底,也是呈上涨趋势的。

这当然与世界经济的复苏有关系了。

随着新冠疫苗的持续接种,各国疫情都得到的缓解(个别国家除外),各国陆续恢复了生产和生活,原油的需求量也随之高涨,价格自然也是涨的。

所以说,本次汽柴油价格上调跟五一节没有一毛钱关系,只是恰巧碰到了这一天而已。

中美贸易战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商机

美国人它们不买实品,也就是说受伤的会是中国,就是美元的汇率问题。中国出口产品多是以价格低廉取得优势,服装、鞋子这些产品。我能想出的暂时这三点,但是这三点确足以使出口的企业大量倒闭,可悲的是美元汇率的主导权是掌握在美国手里。第三,但是这也就以为着我们没有核心竞争力是受制于人的,它们卖技术卖产权,一个技术的价格就顶你上万双鞋子,并且这些技术是运用于各行各业的都是核心的东西,但是不会对美国造成实质的影响。归根到底中国还是核心技术以及知识产权的意识不足,中国出口的基本都是日用品如果中美发动贸易战中国的劣势是大于优势的,中国经济受到影响。而美国方面可能会因为中国商品进口的减少在民间出现暂时的物价上涨、和生活不便等问题,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其竞争力和影响力必然大大的大于你几双鞋子。最后涉及的行业主要会是轻工业的制造业,那么又会是一批企业倒闭,几乎没有科技含量,依靠价格优势占领了美国很大的市场造成贸易顺差,也就是意味着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方式,石油、铁矿石等资源都需要大量进口,一旦美国通过战争等手段抬高国际油价,那么中国将会十分被动,一旦美元贬值那么利润就会减少甚至是没有利润,如果美国限制进口中国产品,那么中国的很多企业将会倒闭。第二。目前中国对美国是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出口大于进口

2008年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金融危机下的商机 瑞士施行严格的水质保护措施,97%的污水都经过收集再处理,所有的自来水都可以直接饮用。 对于全球性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带来的挑战,瑞士人很早以前就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瑞士政府因此一直注重环保,坚持可持续发展,并推出了包括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和提高能源效率等若干政策。根据全球经济论坛上公布的2008年环境保护指数,在参与调查的149个国家中,瑞士的环保表现最佳,在包括空气污染、水质量以及如何控制工业污染在内的多个方面综合得分最高。 瑞士环保表现世界最佳 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说,“在一个非常时期走马上任,国际社会面临很多紧迫挑战,包括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暖”。 何止是,全球各国***都面临相同的难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日本政府称,日本经济“正在衰退”;德国和英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气候变暖的预兆一天比一天可怕:专家预测,以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100年内,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将有望长出树木,北极冰盖面积可能比现在减少40%,北极熊可能完全消失…… 我们需要一种办法,既能够解决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又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什么是“绿色新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日提出“绿色新政”(GreenNewDeal)概念,呼吁全球***在投资方面,转向能够创造更多工作机会的环境项目,以修复支撑全球经济的自然生态系统。 潘基文将“绿色新政”比作“罗斯福新政”,目标是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包括开发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开发包括生物物质在内的农村能源、发展包括有机农业在内的可持续农业、建设生态系统基础设施以及通过发展节能交通工具和节能建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潘基文称,“绿色经济”正在对发明和创新等活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规模之大可能是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罕有的。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全球“绿色经济”已处于萌芽阶段。气候变化正在改变企业家、金融家、各国政府甚至联合国机构***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制定新的政策和采取新的行动,但发展道路上仍面临很多障碍,各国更倾向于为化石燃料而非更清洁的能源提供补贴,现有的关税和贸易体制导致清洁能源技术成本相对更高,很多金融机构在为贫困团体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提供贷款业务时害怕承担风险等。 而“这场金融海啸将加速潘基文提出的‘绿色新政’的实施。”最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指出。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新任总统都陆续表示支持这项“绿色新政”。 背后的商机有多大 “绿色经济”背后的商机有多大?只要我们来看一个全球变暖的例子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想在2050年之前让地球温度只是升高2℃,而不是毁灭性的6℃或7℃,我们必须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削减一半以上。这里的投入将是惊人的45万亿美元。当然,这笔投资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惊人,它将在往后的时间里,被能源消耗的降低所平衡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绿色经济”投资前景巨大,目前已有数千亿美元资金流向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领域,但还有比这更多的资金在观望。 同时,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德国每年240亿欧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雇用了25万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将超过汽车业———这是德国目前提供最多就业机会的制造业。 英国将花费1000亿美元投资风力项目,到2020年,按英国政府的说法,提供的就业岗位是16万个。 美国新当选总统声称,美国未来10年斥资1500亿美元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将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 在法国,政府力图使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降至目前的60%。法国大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建筑能耗,因此大量资金被专用于家庭、办公楼以及政府为低收入者建造的房屋中所需的绝热材料上,以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法国环境大臣NathalieKosciusko-Morizet说:这项工程将创造20万到50万的工作岗位。 能否真的解除危机 然而,话讲得再花哨动听,“绿色新政”能否真的解除这场危机? 持悲观态度的人也不少。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Birol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让“绿色新政”变得前景黯淡。 “在经济萧条时期,所有商品的消费都在削减,能源价格也在下滑,这必然会大大阻碍新的能源替代品的发展。核能工厂、大量的太阳能发电基地、风力发电基地、乙醇生产、电力或氢燃料动力汽车的研发以及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巨大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在短期内难以收到回报。再生能源替代品只有在国际油价位于140美元/桶时才具有商业意义,油价位于70美元/桶时,其商业意义也随之降低,当油价降至70美元/桶以下时,它就不具备任何商业意义。现在,国际油价从147美元/桶的最高价,已经跌破60美元/桶,投资者不大可能大举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回报的新能源产业。” 悲观人士还指出,没有一个政府被这种依靠科学家们在计算机模型上模拟得出的世界末日般的估计所打动,进而将几万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防范这类假定的危机中。政府想做也一定会做的是,大举投资于那些可以立即实现经济大增长、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

推荐几只跟世博会有关的股票!

10只最具看点的世博股

东方明珠(600832):世博旅游第一股

锦江股份(600754): 经济型酒店领跑者

百联股份(600631):百货龙头优势尽显

新世界 (600628): 酒店业绩有望创新高

豫园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发式增长

申通地铁(600834):资产注入有想象空间

上海机场(600009):航空市场复苏带来机会

大众交通(600611):隐蔽资产有望增值

交通银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ST伊利(600887):世博营销初显成效

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不仅带来滚滚人流,更将带来滚滚财源。从板块来看,旅游、零售业受益最大,交通运输等也直接受益,而世博赞助商更将从中大大提升品牌的价值。

NO.1 东方明珠(600832):世博旅游第一股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31.86亿股

每股收益:0.11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22元(2009年三季度)

东方明珠被誉为具有长期核心竞争力的“世博旅游第一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呈“333”结构,旅游、贸易、传媒各占约30%,但公司利润贡献格局有所不同,传媒业务贡献公司利润50%左右,旅游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45%左右。公司旅游业务包括观光,餐饮等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国元证券预计,世博会期间,公司旅游观光人数将增加1000万人次,同时人均消费也将提升约9元,旅游观光业务收入增加约9000万元;宾馆业务也会有较大增长;浦江游船业务在世博会期间将实现东方明珠码头与世博演艺中心两个景点互开,世博演艺中心是世博会后唯一的一个靠江的场馆,两个码头相联后,不仅游船业务将有望实现翻倍增长,同时也间接提升两个景点的观光人数。

世博演艺中心是一大亮点,世博演艺中心目前拥有80 多个包箱,世博会期间将卖出50多个,将直接增加2010年的收入,世博演艺中心将保证一年有约200场演出,10.5亿元的广告收入。

其次,新媒体业务将成为传媒业务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公司传媒业务分为媒体广告和传输通讯两部分。传统媒体广告主要来自于集团公司及关联交易,每年给公司带来2个亿的收入,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新媒体广告业务主要是交通系统及医院公众场所的移动电视业务,目前该业务已完成前期投资,该业务将成为未来又一利润增长点。公司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业务在上海具有垄断优势,年收入约1亿元。

有线传输方面,公司持有东方有线39%的股权,持有太原有线50%的股权,目前三网融合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利好公司的有线传输业务,

公司持有东方有线的股权比例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公司目前持有海通证券、广电网络、浦发银行3家上市公司股权,持股数量分别为15963,1360、1000万股,持有成本均较低。这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未来几年平滑公司业绩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将分别达到0.16、0.19、0.20元。由于世博概念多次被投资者追捧,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居高不下,并已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虽然估值高企,但国海证券根据东方明珠的发展趋势判断,公司业绩增长将具有大概率暴发性机会。预计公司2009~2012年每股收益为0.17、0.29、0.30、0.32元,对应PE值为70、41、39.8、37倍。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NO2. 锦江股份(600754): 经济型酒店领跑者

世博受益指数: ★★★★☆

总股本:6.03亿股

每股收益:0.3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5.61元(2009年三季度)

锦江股份的主要利润来源有三大块: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公司持 42%股份的上海肯德基、持股8%的苏州、无锡、杭州肯德基的稳定的投资收益和持有券商、银行等股份的投资收益。

截至2009年7月底,锦江之星共有389家门店、51514间客房。根据中国经济型酒店网的数据,2009年3季度,锦江之星在国内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1%,仅次于如家酒店集团,拥有当之无愧的市场领导地位。

世博会期间,游客数量的大增必定给锦江之星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预计2010年公司上海和华东地区门店平均入住率将分别有望达到95%和90%,平均房价提升10%以上,4家肯德公司投资收益增加30%左右。

光大证券认为,2010年世博因素将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1元,而且存在超预期的可能。2009~2011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为0.46、0.58和0.70元,对应的PE为56、45和37倍。

公司目前持有长江证券、全聚德、同达创业、 豫园商城(行情 股吧)、交通银行、锦江投资等股票。这些金融资产最新市值合计20亿元左右,折合每股资产价格超过3元。

国海证券乐观认为,与如家、七天比较,公司PB值明显占优。在与如家差不多门店规模而且发展后劲强劲的情况下,公司市值却不足如家的50%,它是一个具有“10年涨10倍”潜力和气质的股票,给予公司首次“买入”的投资评级。

NO.3 百联股份(600631):百货龙头优势尽显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1.01亿股

每股收益:0.29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5.09元(2009年三季度)

作为华东地区的百货业龙头,百联股份在上海地区的百货零售业态中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拥有11家都市型百货公司,参股虹桥友谊,拥有4家老字号百货公司、3家社区型百货公司、1家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未来公司将布局长三角,逐步开拓区域空间。

根据国海证券测算,世博会期间,“百货+超市”购物带来210亿元至330亿元的销售收入。按照百联股份占上海市百货零售公司30%的销售份额来估计,世博会将为百联股份带来63~99亿元的销售收入。而浦东第一八佰伴是最靠近世博园区的百货主力店,上海南京路上还拥有东方商厦、永安百货、第一百货及华联等门店,预计南京路将成为2010年外地游客的最大聚集地,百联各个门店将明显直接受益。

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权部分价值较大。公司持有东方证券、申银万国、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法人股,还持有海通证券、交通银行等金融股的股权。只考虑海通证券股权一项,随着2010年11月份海通证券限售股解禁,公司的2亿多股股权即便分6年抛售,均价15元,不考虑分红,也可以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34元。

另外,公司的资产整合也给市场带来良好预期。大股东资产注入将有效提升公司估值,大股东百联集团旗下资产众多,在整合零售业务方面具有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

分析师判断, 友谊股份(行情 股吧)整合将是百联集团整合的优先切入点,原因在于百联集团以百联股份为平台整合百货类资产,以友谊股份为平台整合超市类资产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友谊股份以旗下非超市类资产臵换百联集团持有的联华超市股权,置换完成后友谊股份控股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等形成超市平台,百联股份的整合将随之而至。

国海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0.47元,对应的PE分别为45、40倍。2010年百货零售股市盈率33倍,公司估值可享有最少30%的溢价,即2010年43倍的市盈率水平,因此公司股价仍然被低估。分析师提醒说,由于世博会对于百联股份而言是锦上添花,重估价值已经为投资者构筑了安全边际,维持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申银万国预计,公司2009~2011年将实现每股收益分别为0.39元、0.45元和0.47元,维持对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风险中等。

NO.4 新世界 (行情 股吧)(600628): 酒店业绩有望创新高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5.32亿股

每股收益:0.2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3.23元(2009年三季度)

新世界主营业务主要包括商业、酒店服务。新世界近10万平方米的百货门店位于南京路和人民广场交汇处,是上海的最中心地带,日均客流量可达10万人次。

世博会期间,南京路有望成为客流最为密集的商圈,而借助世博轨道网络建设,新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提供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的购物中心,2010年有望实现30%以上的销售增长,并为公司贡献亿元以上的净利润。

公司旗下的丽笙酒店是一家五星级旅游饭店,自2005年10月正式营业以来入住率始终高于上海市五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丽笙酒店是公司2010年业绩弹性最大的部分,在长达6个月的世博会期间,丽笙酒店的房价及入住率也会有较大的提高,业绩有望创出历史新高。东北证券预计丽笙酒店在2010年有望达到50%以上的营收增长。

公司最近针对世博会进行了文化营销的准备工作,希望通过商旅联动的机制将公司打造成南京路上功能齐全的商业旗舰。目前已经和相关旅行社进行了接洽,并利用杜莎夫人蜡像馆的独特商业模式增加集客能力和拓展合作范围。

分析师认为,公司的商业并购价值比较突出,第一大股东黄浦区国资委也曾明确表示支持旗下商业资产的整合。黄浦区是上海市老牌商业大区,目前南京路上68座商业物业黄浦区国资委拥有1/3,另外还有地产等其他优质资产,整合空间很大。

东北证券预计,公司2009~2011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35、0.46 和0.48元,对应PE分别为51.25、38.27和36.83倍,给予公司“谨慎推荐”的投资评级。

国海证券认为,2010年商业股和酒店股的PE为35倍,公司完全可以享受30%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首次“买入”的投资评级。

而投资风险在于,主要是世博对大消费概念的带动低于预期以及公司资产注入预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NO.5 豫园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发式增长

世博受益指数: ★★★☆☆

总股本:7.99亿股

每股收益: 0.51元

每股净资产: 4.66元

作为一家上海老字号,豫园商城可谓家喻户晓。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使老字号焕发青春,公司多项业务将更上一层楼,销售收入、利润都将有所增长。

公司先后竞标获得世博园区美食广场3块标段区域,经营面积8830平方米,占园区总餐饮面积的10.4%。公司在世博园区内的餐饮经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一,约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自营业务,目前已开始进行进场小吃挑选工作、确认物流、采购、展位及广告位招商等准备工作;其二,约5000平米的委托管理面积。上海世博园区的文艺演出达2万场次,且安排晚间演出场次,届时在园区就餐的参观者可能超过85%,世博餐饮商机较大。

官方预计,世博会期间的餐饮消费可能达到18亿元,按照经营面积均摊,豫园的自营标段的销售收入有望超过8000万元,加上托管标段收入,共计有望实现1亿多元的收入。仅此一部分就为公司餐饮业务带来22.7%的销售收入增长。

园区外的准备工作集中在豫园地区,以提升服务为主。目前,公司在豫园商圈内的店铺已部分完成外观改造及产品结构调整,预计在世博会前,豫园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海内外客人。

受益于世博会带来的客流增长,天相投顾预计,2010年豫园地区客流将可能实现爆发式增长3000~4000万人次,较2008年3700万人次接近翻番。2011年,缺少了世博会的客流,豫园人流恢复正常,预计将维持在4000万人次。预计公司2010、2011年将实现餐饮业务营业收入9.38亿元、5.63亿元。

公司的黄金业务具备攻守兼具的特点,公司产业链地位的提升伴随着黄金销售三重动力的推进将使得该业务在世博会前期获得明显的增长。

由于公司转让德邦证券股权价格尚不明确,因此在暂不考虑其投资收益的情况下,仅从各项业务出发,综合来自招金矿业和来自复地·东湖国际项目的投资收益,分析师上调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至0.71元、1.15元和1.31元。预计德邦证券合理转让PB约为2~3倍,转让总价约为11.81~17.72亿元,扣除3.3亿元成本后,投资收益约为8.51~14.42亿元,将增厚每股收益约0.80~1.35元。

综合参考可比商业零售类、黄金饰品类上市公司的动态市盈率情况,给予公司2010年30~35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格区间为34.50~40.25元,上调其投资评级至“买入”。

NO6. 申通地铁(600834):资产注入有想象空间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4.77亿股

每股收益:0.12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07元(2009年三季度)

申通地铁目前主要资产是地铁一号线经营权,由于票价收入增速放缓,平均票价水平有所下降,这块资产的盈利增长并不乐观。不过其亮点其实是坊间传闻的资产注入。

据一些分析师所称,在上海国资整合的安排中,计划今年将上海地铁7、8、9号线资产注入申通地铁。但由于去年底的地铁事故导致上海地铁系统整顿,加之考虑世博会期间的安全因素,预计申通地铁注资事宜可能延至世博会后。从申通近期的走势看,这可能是比世博概念更重要的上涨推动因素。

拟注入的7、8、9号地铁线路不仅贯穿上海城市交通枢纽,更纵贯上海长期城区经济建设规划,被认为是具人气和具有盈利预期的交通线路。有分析师认为,三条地铁线路的注入在扩大申通地铁规模的同时,还能增加客流提升收入。

作为上海轨道交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申通地铁目前上市资产仅为地铁一号线的一部分,只占上市总资产的20%,其主营收入全部来自于一号线票务收入。在没有外延式增长之前,申通地铁单一依靠一号线本身客流和换乘客流带来的业绩增长显得有限而缓慢,所能体现的“世博概念”也非常有限。

世博期间,在票价不变的情况下,单靠1号线客流量的增加虽然能够提升公司业绩,但公司业绩将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而未来如果成功注入三条新的地铁线路,不仅能够大幅增加自身客流和多轨交换乘带来的收入,更能长期改善业绩结构。

由于换乘优惠和老年人优惠减少了公司的营业收入,公司在2009 年可能收到政府给予的补贴收入,从而增厚公司2009 年的业绩。这种补偿性质的收入可能在以后各年都会由政府直接拨给公司。

有分析师预测世博带来的利润增厚程度可能超过20%,但由于目前估值偏高,资产注入也有不确定性,投资还需谨慎。

NO.7 上海机场(600009):航空市场复苏带来机会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9.27亿股

每股收益:0.25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6.54元(2009年三季度)

上海机场也是交运行业中受益世博比较明显的公司。公司2009年业务量增速前低后高,呈逐步复苏趋势。总体来看,2009年上海机场得益于国内航空市场的率先复苏,公司国内航线业务表现良好。国际和地区业务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较大,整体表现不佳(国际航线尤甚),另外货邮吞吐量由于和全球贸易关联度高,受到冲击也较大。

有分析师预计,2010年上海机场业务量将有30%的增长。按照2009年3171万人次的基数计算,预计世博会将带来25%左右的增速,加上正常10%的业务量增长,并考虑世博会对正常增速的挤出效应和重复效应,预计2010年公司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超过4100万,增速超过30%。

另外值得主意的是,航油公司投资收益是公司业绩的补充,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为1.89亿元,其中航油公司贡献了66%。但航油公司业绩取决于进口油成本和国内油销售的价差,未来国际油价波动使得公司这块投资收益并不稳定。

还有被关注的资产注入问题,至今集团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航空类资产仍未有明确说法。不考虑资产注入问题,目前股价其实已经充分反应了业务复苏和世博会预期。

NO.8 大众交通(600611):隐蔽资产有望增值

世博受益指数:★★★☆☆

总股本:15.76亿股

每股收益:0.24元(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2.79元(三季度)

受益于出租车业务的大众交通也是非常有看点的公司,除了其自身的出租车业务有望受世博提振(包括人流增加和车辆增加)以外,其另一大亮点在于拥有很多隐蔽资产。

这些隐蔽资产主要包括:一、牌照价值重估,例如品牌价值或专利权,出租车公司牌照;二、土地及物业价值重估,主要涉及到经营物业开发、物业出租以及拥有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三、股权投资价值的重估。

按照40万元/张的牌照费计算,出租车企业的资产有一定增值。同时大众交通持有相当多股权,包括申银万国,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和大众保险的股权。最近又发起成立了上海徐汇大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资涉及多个领域,增值空间巨大。

另外公司还拥有不少土地,包括浙江嘉善经济开发区一地块,总面积607.34亩。

NO.9交通银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489.94亿

每股收益:0.47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3.2元(2009年三季度)

从世博角度看,交行将受惠上海举行世博及打造为金融中心的政策。交行是世博的环球银行伙伴,2009年在交通及公共设施的贷款增长较高,同时宣布打造上海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将令交行受惠。但受惠程度,可能还是非常有限。

不过对投资者来说,目前交通银行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于估值便宜,按照2009年盈利来看,市盈率仅10倍有余,几乎是银行股历史上估值最便宜的阶段,一旦进入加息周期,银行股更将受益,值得关注。

NO.10 ST伊利(600887):世博营销初显成效

世博受益指数:★★★★☆

股本:7.99亿

每股收益:0.6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净资产:4.15元(2009年三季度)

作为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世博会唯一乳品合作伙伴,伊利股份在营销上大打世博牌。09年开始,伊利正式启动了“世博标准工程”,“世博营销”也显著拉动了伊利集团销售业绩的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22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 636.66%,连续保持销量行业第一。最近,伊利集团公布了2009年集团实现盈利的年报预告,称其中世博效应是伊利实现业绩大幅增长和显著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述中国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一、21世纪初期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以下有利条件: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

(三)初步具备发展的体制保障

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国内统一的开放的市场逐步形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逐步接轨;政府职能正朝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全面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制度而努力.此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四)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党中央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一是正确对待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种种表现,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有效处理;二是高度警惕来自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和渗透等活动,重拳出击违法犯罪的案件,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二、21世纪初期是中国各种矛盾的凸显期

(一)两个基本情况

1.我国是个经济大国,却不是经济强国.以2002年为例,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127个国家中排在第73名.美国等18个国家早已完成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即第一次经济现代化;现在美国等6个国家已经从工业社会进入知识社会的发展阶段,即进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进程;其他12个国家也迈入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中国目前还在推进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中后期.当今中国,农业社会、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0%,相当于1870年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比重水平.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因素,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比重很不平衡.1978―2003年东部经济上升,中部西部经济下降.这说明我国地区发展不协调是非常突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征,这个不协调不仅存在于经济发展的差距,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差距.

(二)七大主要问题

1.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我国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努力进行了多年,但现状依然是:取得明显进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锐.因此,要下定决心,找到发展生产力的正确途径.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1978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但这样的结构,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反映了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结构低水平.这种低水平在第三产业内部表现为,生活性服务长期占主导,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非主导地位.这表明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迟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滞后.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只有24%,在世界50个主要国家中我国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后;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60―70%.我国对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于50%,美国、日本只有5%以下.事实深刻地告诉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关键.

4.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资源小国,这对矛盾将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是缺水的大国,人均拥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0个城市有400个缺水,110个严重缺水.我国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从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间,我国减少耕地达1亿亩.此外,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人均储量的8.3%,天然气只有4.1%,铜是25.5%,铝是9.7%.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5.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相当艰巨,是“重中之重”.我国人口近13亿,农村人口占62.3%,农村中的赤字县占35%,每县平均负债约400多万元,每村平均负债约20多万元,全国贫困县592个.近年来某些农村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返贫”现象.十六大后党中央鲜明地提出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后五年到十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然而,在经济发展条件下,不能适时解决突出的社会发展问题,就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妨碍经济发展的尖锐问题.近十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突出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变动,产生的社会问题仍是层出不穷.当前最突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是:就业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顺三大问题.较深层次的是教育、文化和医疗三大问题.

7.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作长期的努力,当前全党必须打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尚未完成;要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大力加强.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探索和解决好建立现代企业的途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的监管制度.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制度创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第四,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既有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制约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国发展.

有利条件主要是: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谋求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我们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有利于我们用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更好地利用外部资金、技术、资源和全球市场.

(3) 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

首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其次,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更加重视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一些国家同我们在经贸领域的矛盾也在增加.特别是近一个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能源资源等方面的外部压力加大,今后这些方面的贸易摩擦还会继续出现.

第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近些年来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我国经济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十一五”时期,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是近年来油价持续攀升,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世界经济仍有可能发生较大波动,从而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问: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答: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对外贸易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继续加快.从国内情况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对外贸易作为联系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必将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依然面临着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发展有较多不确定因素,石油价格攀升,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不断,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增多,发达国家仍然限制高新技术输往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大,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待改变.

衣食住行还有什么?

问题一:生活或者人生,衣食住行之外还有什么? 柴米油盐酱醋茶,

问题二:当今社会除了衣食住行离不开还有什么离不开? 手机...

如果家人找不到你,他们会担心你的安危,其次要是工作上的伙伴找不到你更是会耽误工作进度和效率。虽然我们都很像回到陶渊明时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状态,但是恐怕不行了,毕竟进入了21世纪,不跟上时代,就只能被遗落在边缘,成为边缘人群了

问题三:人除了衣食住行还有什么? 还有想法。还有感情,还有烦恼。

问题四: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 价格,跟需求弹性,有什么关系?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波动大;

但,价格波动大的产品或服务,不一定是需求弹性小。

比如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曾经非常非常贵,但,其需求弹性很大,也就是价格上涨乃至保障,会减少其需求。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弹性大小,意思就是,价格上涨,但,其需求并不会同步减少,甚至不会减少。

比如某个商品,涨价10%,其需求仅仅下降3%,对于提供者来说,就是(1+10%)X(1-3%)=106.7%,依然比原来有6.7%的增长。

其反面大概也是如此,你降价10%,未必会有15%的需求增长,可能只有5%,那么也就是(1-10%)×(1+5%)=94.5%,减少5.5%。

从个体需求来说,衣食住行,睁眼四件事,吃住,是相对弹性小的。

比如猪肉,从过去13~4块,涨到现在20块,价格涨了40%+,但,需求并未减少40%甚至更多,其总需求,几乎是没有大幅波动的;甚至是在猪肉12~13块的日子,其需求也并没有大幅上涨,因为人胃的整体容量是有限的,没有几个人任性和 *** 到,买2斤猪肉,吃一斤,扔一斤。

所以说,猪肉涨价起来,很容易,也肆无忌惮。这与蒜你狠、姜你一军、(绿)豆你玩不一样,这三样需求弹性大,多数人可吃可不吃,那么,时间稍微一长,价格就会回落。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价格的决定就是看供需咯。需求是100,供应是105乃至110,那么,价格就会大幅下跌;反过来也是一样,需求是100,供应是95,价格就会大涨。

房子,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需求弹性很小的产品或服务。到最后,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套房子居住,注意,这里是居住,而不是拥有产权也就是自有房屋。

问题五:除了衣食住行还有 *** 人还有什么原始的需求 对财富的追求

问题六:除了衣食住行,还有那些商机? 趋势就是商机,看你如何把握趋势了,关于趋势把握这块可交流的

问题七:现代人除了衣食住行还有什么刚需 衣:的确良(厚实的来很朴素) 食:白米饭(好吃的来有营养) 住:砖瓦房(冬暖夏凉接地气) 行:两个轮(速度慢缓但安全) 衣:丝棉麻(薄出来嫌疑) 食:啥都吃(结果弄得啥都不能吃) 住:大别野(的多滑坡的多) 行:四个轮(油价飑升都是它的罪)

问题八:人生,衣食住行之外还有什么 知乎 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亲友师情

如果沙特突遇战乱石油无法出口,对国际油价影响有几何?

如果沙特国内长期出现战乱的话,将会导致国际油价飞速上涨,因为沙特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每年的石油出口都保障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工业的工业发展。一旦沙特石油无法出口的话将会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欧洲地区的国家石油资源并不是多么的丰富,所以也使得欧洲地区的国家非常依赖沙特石油。

当然如果从长期来看的话,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一定会找到其他的石油出口国来替代沙特的石油出口。比如美国这些年也逐渐提高自己国内的石油产量,尤其是美国的页岩由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这也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石油出口国,所以美国绝对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巨大的商机,美国一定会选择提高自己国内的石油产量,希望通过用这种方式来占据沙特的石油份额。

沙特的石油无法出口首先影响到的肯定是沙特自己国内的经济发展,这是因为沙特这个国家主要依赖于能源出口。一旦能源无法出口的话,将会给沙特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也很有可能会使沙特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变得越来越糟糕,严重的话会导致沙特国内老百姓爆发大规模的活动。但是我们也看到沙特这些年也在加强和美国之间的军事交流,沙特希望通过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来保障自己国家领土主权的安全。

中东地区的混乱由来已久,而沙特也是中东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国,所以也希望沙特能够维持中东地区的和平以及稳定,这样对于沙特本国的老百姓以及中东地区的老百姓都会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中国油价与国际油价的区别,以及原因

在2004年即将走进历史的时刻,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像往年一样都纷纷发表报告,分析2004年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并展望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应该说2004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轨迹比经济学家早期的预测还要好些,在众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其经济表现仍可圈可点,让世人欣喜;与此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概括地说,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以下较为突出的特点:

一、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经济强劲复苏,其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上年,使世界经济处于周期性高点

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世界各国和全球经济表现的重要综合指标,从各方的预测分析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于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联合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近一年来全球经济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会前曾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高达5%,高于4月预测值的4.6%,是30年来的最高增速,与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4.75%的预测值相接近。世界银行11月16日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其预测值为4%,虽低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但认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强劲,呈现同步性复苏和增长:首先看美国,从2002年下半年起,在超低利率和大幅度减税等政策的刺激下,美国经济重新走上复苏之路,其经济增幅逐年提升。2004年美国的增长率将超出4%,美国政府在7月30日公布的年中预算回顾报告中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高达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8月的预测为4.5%,世界银行11月的预测值为4.3%。其次看日本,日本经济在2002年步入周期性回升,但其反弹力度不强,2003年日本经济持续复苏,取得了2% 的增长,世界银行预测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为4.3%,大大高于日本央行3.1%的预测值。这使人们联想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去年底曾做出的预测,亦即2004年全球多数国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唯有日本经济可能出现反复,经济增长率降为1.4%。但今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调高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尽管目前各方的预测值不尽相同,但日本经济好于上年己成定局,日本政府认为它的经济“正以稳健的步伐复苏”。再看欧盟,欧盟经济虽然摆脱了上年零增长的疲软状态,但与美、日相比仍有逊色,由于高昂油价和强势欧元的双重挤压,下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低于人们的预期,为此,欧洲央行和欧盟己下调了其增长率,全年经济增幅约在1.8—2%之间,在世界经济三强中的排序,欧盟仍陪敬末席。

从对世界经济的上拉作用看,除美国外主要是中国。中国经济在宏观调控和局部降温形势下,仍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业绩,保持了“快、好、稳”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率高于9%,没有出现有人所说的中国经济将会“硬着陆”的局面。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中国经济现已成为预测亚洲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不得不考虑的要素。实际表明,近两年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美国和中国。由于美、日、欧及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大又表现不俗,使全球经济总量在年内增加了数以千亿美元。除中国外,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大国仍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因此,2004年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速仍高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04年可望成为1974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预计增长率为6.1%,其中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8%,南亚次大陆为6%;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为4.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为3.2%;中东和北非地区为4.7%。在发展中国家中,东亚地区仍一枝独秀,受到国际社会的瞩目,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东亚的强劲增长属于出口拉动型,特别是本地区众多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日趋增多。二是受益于全球整体经济复苏的拉动。三是世界高科技出现周期性反弹,对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数码电器产品需求增加。四是东亚国家加速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步伐,进一步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更为广泛的空间。俄罗斯于1999年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此后五年因原油出口增多、原油价格见涨、居民实际收入增加、居民消费需求出现积极变化,使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6.7%,其中2003年为7.3%,2004年上半年达7.4%,全年仍可超过7%。

世界经济进一步普遍好转和复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因素的作用,也有外部因素的拉动。其共性因素是得益于“六个增加”,即国内消费需求增加;对外产品出口增加;工业生产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工业设备投资增加;区域经济整合数目及其力度增加。

二、全球贸易急骤攀升,双边和多边贸易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据世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贸易额增长率,2001年为2.5%,2003年为4.5%,2004年预计为7.5%。联合国贸发会发表的2004年度世界贸易和发展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商品生产和贸易普遍恢复增长,2004年全球贸易将继续加速增长,可望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全球贸易迅速回升的导因,首先是由于美国人己经成为全球的终极消费者,美国的消费能力远远超出美国的生产能力,两者间的缺口是由那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国内需求的国家来补充的,美国一年花费一万多亿美元从这些国家进口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换言之,这些国家源源不断地给美国人送去吃的、穿的和用的。其次是中国入世三年来不断降低关税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加上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而导致农矿原料及设备等进口的大幅增加。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等在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其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主要依赖对中国出口的增加。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跃居世界第三位,贸易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500多亿美元,这种增长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实践表明,中国己从所谓的潜在的贸易大国成为现实的贸易大国。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及进口的大幅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企业创造了商机,增加了就业机会,进而拉动了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虽然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但制约全球贸易发展的因素并不少,主要表现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在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仍存在巨大差异;主要经济集团之间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正在加剧。这两大因素导致了以反倾销、反补贴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数据,自1995年世贸组织正式运作至2004年6月以来,各成员方共发起了2537起反倾销调查,预示着世界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贸易摩擦增多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下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贸易摩擦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但当前的国际贸易冲突与矛盾仍主要发生在贸易大国之间,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贸易大国,自然成为其他国家反倾销、反补贴的重要对象。但国际经验表明,美、欧、日之间的所谓“贸易战”虽然此起彼伏,但从未中断相互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国际贸易总是在摩擦与斗争中寻找国家利益的平衡点,推动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对其他国家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我们必须理智地加以应对,保持平常心态,而不要把贸易摩擦政治化和情绪化。

三、国际资金流量增多,外国直接投资处于恢复性增长

外国直接投资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400亿美元的高点,但在此后三年,外国直接投资逐年减少,2001年下跌41%,2002年下降17%,2003年又减少了18%,只有5600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各国经济不景气及投资安全系数下降,使投资欲望不振,2003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较上年锐减25%,仅为367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吸纳的外国直接投资则同比增长了9%,共计达1720亿美元,但其分布不均,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为10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53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吸收国。

联合国贸发会议9月22日发表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开始复苏反弹,预计外国直接投资在亚太地区和中东欧地区等将会持续上扬,尤其流入中国、印度和波兰等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将出现攀升之势。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国仍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2003年为1520亿美元,欧盟和日本则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资本输出国,2001—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维持在7%左右,200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累计为8590亿美元,约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的10%。预计200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7000亿美元,但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倾斜,而对制造业的投资则呈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初,外国直接投资在服务业领域仅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5%,1990年增至50%,目前则上升为60%以上,制造业所占比例己下降至3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转向服务业,体现了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地位的提升,为此,世界各国己纷纷放宽了外国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的规定,允许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以往只对国内开放的服务行业。尽管2004年国际资金流量增多,但许多国家仍在继续改善投资环境,以满足投资者的三性要求,即安全性、获利性、变现性。因此,争取更多国际资金的流入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缺口,依然是各国所追求的目标,争夺资金的竞争将更为加剧。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和推进

尽管世界银行分析指出,全球在新的贸易体制下可望通过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对农业的补贴将会每年给予全球的贸易总收入增加5200亿美元。但这一诱人的“大蛋糕”,并没有消除各成员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2003年7月坎昆会议以失败而告终。2004年8月,147个成员虽然己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议程达成了框架协议,但距离完成新一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尚需走很长的路程,在2005年1月结束“多哈回合”已是无法实现的愿望和目标了。

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迟缓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双边和多边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建立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从而把国际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了更高的高度及更广的广度。区域内贸易现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50%,其中欧盟相互间的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为40%,而亚洲区域内贸易仅占20%。这表明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较为缓慢,使亚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在各国共同推动下,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东盟经济共同体、“10+3”合作、“10+1”合作以及中、日、韩三方合作对话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尤其是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安排及分两阶段全面取消所有关税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表明双方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近两年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了对中国的出口贸易,而对欧美的出口份额却明显下降。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已提前一年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及东亚各个经济体之间日趋增大的互补性,东亚乃至亚洲仍有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出口的空间。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认为,到自由贸易协定完全落实之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将高达1400亿美元。届时,东亚内部贸易所占比例将会明显上升。

世界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各国面对的经济问题千差万别,有的经济增长低迷,有的经济增长过热;有的通货紧缩,有的通货膨胀;有的消费需求旺盛,有的消费需求乏力,等等。世界经济也向来是在光明中有暗点,在黑暗中有亮点,2004年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如此,既有喜讯又有忧虑。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4年9月11日刊登了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的一篇文章:《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未来风险》,此文集中阐述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五大风险,亦即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急剧上升、美国财政预算失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增长过热可能导致硬着陆、石油价格继续高涨。伯格斯滕所说的五大风险的确是制约2004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五个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好,应对失误,也将影响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此文所说的五大风险,美国就占居了前三个。美国2004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130亿美元,美国的进口是出口的两倍,其贸易赤字高达6000亿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空前恶化,又使美元外于长期贬值态势。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扩大出口、纠正贸易失衡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财政赤字增加及国民储蓄下降,又迫使美国政府加速向外举债,因而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由于美国的外债绝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因此,美元贬值实际上意味着债务负担的减轻,并使其他国家购买的美元债券受损失。由此可见,美元贬值对美国具有多重意义,这就是美国口头上说要“维持美元的强势地位”,而实际上任由美元贬值的原因。由于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上升,又势必引起利率不断上升。因此,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己四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将其利率从1%提高到2%,并有继续加息的空间。利率不断上调势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消费和经济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还没有使美国经济脱离基本正常的轨道。但如果美元继续贬值将会动摇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它所采取的任何经济政策对其自身和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正反两面作用,如果美元反弹升值,进口进一步增加,贸易赤字继续窜升,美国政府就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市场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对美出口就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美元汇率走向是一个利弊权衡的问题,因此,尽管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早就美元汇率问题,取得了“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运动不利经济增长”的共识,但美元仍处于弱势状态,欧盟与日本尽管批评美元贬值,而至今并没有采取联合干预行动,这说明弱势美元尚未对美国、欧盟、日本经济造成致命性的打击。2005年,美国政府将从何处着手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其经济持续发展,仍有待观察。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政府减少财政赤字是降低巨额经常项目赤字的最好方法,而减少国内投资和压低消费等其他选择都不是积极的长期措施。为此布什宣称在其第二个任期内,将把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削减一半,但目前尚缺少可行的有效应对措施。上述美国存在己久的三个老问题在2005年仍难以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伯格斯滕提出的第四个所谓“中国经济因素”,即中国经济过热,宏观调控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进而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实际上没有成为现实。相反2004年中国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继续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着拉动作用。然而,仍有人预言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这一预言也难以变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把“中国经济因素”作为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的要素,这是一件好事,表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至于第五个风险—石油价格上涨问题,的确是2004年乃至2005年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农矿原料,特别是油价上扬对世界众多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和威胁,油价上涨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际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紧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数量变动;国际突发事件影响原油正常供应;原油期货市场投机活动,等等,因而促使每桶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55美元的大关。但总体看,由于石油交易主要是以美元支付,美元大幅贬值,使实际油价基本上处于尚可承受的价位区间,因此,油价上涨对石油消费国及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大。自12月以来,国际市场油价趋于下滑。然而,国际社会对2005年油价是继续上浮抑或下调,其看法依然不尽相同。基于越来越多的石油消费国采取节约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加上石油供求关系出现缓解迹象以及油价上涨过猛、过高对其产油国也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预计2005年国际油价可能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

鉴于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经济仍将持续增长,国际贸易继续扩大,国际资本流量继续增多,国际经贸合作继续拓展,各国对自身存在的经济瓶颈将进行政策性的调整,以应对内外部环境面临的各种挑战,以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因此新的一年里,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但与2004年相比,有的主要经济体增长速度将略有减缓。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降至4%以下。美国经济存在已久的三个老问题及美联储将继续采取的加息措施,预计将使美国经济增长率减至3.7%左右;欧盟三分之二的贸易集中在其内部,使用欧元交易,因而受美元贬值的影响不大,在德国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带动下,欧盟经济甚至可能将略好于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欧盟的经济增长率将从上年的2%上升为2.5%;日本经济开始步入自律性复苏阶段,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稳定在2—3%之间。俄罗斯作为经济转轨国家由于油气价格低于上年,其经济增长率也将有所放缓。亚、非、拉三大发展中群体中,拉丁美洲由于出口增加和原料价格上涨,拉动经济已连续两年好转,但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国民储蓄率纸,因而难以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局较为动荡,因此,其经济复苏只是陷入低谷后的恢复性反弹,与2004年相比,经济增幅将减少一个百分点左右。非洲大陆内在过去五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人口增长率,贫困问题依然是所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一点与东亚地区不同,在过去五年间,东亚的贫穷人口减少了2.5亿人,中国、越南和泰国等国家在改善人民生治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变化。由于非洲大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内乱及地区冲突减缓,因此经济增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动,仍可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但由于经济总量甚微,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亚洲经济前景看来将依然光明,整体经济增长率大体维持在6.5%左右,其中南亚在印度的带动下,将取得6%左右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将略高于5%。东北亚、东南亚、南亚经济的同步强劲增长,将进而带动亚洲内需的增强,使其整个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增强区域内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给出了正确的客观结论,会议明确指出,总的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发展趋势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只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主要任务,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对世界经济发挥可持续的积极推动作用。

[2011年纺织原料进口机遇与实务应对] 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随着互联网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生活,信息流动性和对称性大大提高,世界变平了。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危机不再局限在一国之内。就像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至今还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的对外贸易也不能独善其身。外贸业务的运营难度越来越大,化纤原料进口商的商机又在何处?

 有危就有机。变化的时代如果可以有随机应变的思路和把握时局的能力,那么不但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反而可以有脱颖而出的机会。纺织原料的进口贸易商经营的商品品种并不算复杂,在近年的经营中可以发现,利润水平较低,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的局面。那么这样的业务还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吗?他们还有机会吗?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优势在哪里?的问题。

 日益加剧的贸易战使得竞争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对货源、渠道等的争夺上了,同样现代国际贸易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易加上物流的堆砌了。除了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熟悉产品价格以外,还需要善于解读各类宏观经济政策,懂得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使自己更识水性,从而游刃有余。

 可以从对经济形势研究剖析中,来获得未来可能有的机遇。同时,通过适当的金融工具,产生更多的贸易比较利益。

 

 一、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中美政治中的焦点问题之一。现在美国政府把自己国家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他们希望自己更少地进口中国的商品,而更多地向我国出口他们的商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动,使得美国商品可以更多地对外出口。最近他们竟然提出如果人民币再没有行动,那么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征收27.5% 的惩罚性关税。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潜在汇率将会有 27.5% 的升值。一旦升值的预期超过 20%,市场就会有套利的预期出现。

 再加上中国政府也有意愿减少贸易顺差,那么这对进口商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政府如果用进口来平衡贸易顺差,就可以有效冲抵一部分因为汇率而带来的贸易摩擦,进口是会得到鼓励的。这就是进口商的入货时机。人民币未来的升值增加了货币的购买力,使进口商可以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所以升值是利于进口的。

 纺织原料有很多是可以进口的大宗物资,譬如棉花、PTA等,把握这样的时机进口初级品(纺织原料),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我国的现代制造业,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在具体的贸易实务里,进口商应该多争取远期付汇的支付条件,这样就有可能享受货币升值趋势带来的额外利润。

 

 二、准备金率问题

 

 201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0.5 个百分点,至此,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 20.5% 的历史高位。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央央行第 10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今年年内第 4 次上调。调整频次的密集显示了政府进行紧缩的决心。

 2011年1月份信贷的强劲增长,间接反映了经济增长依然强劲;通胀压力依然较大,需要继续做好货币流动性管理。预计,2011年内存款准备金率将会上调到 21.5% ~ 22% 的水平,更有专家预测要上调至接近 23% 左右的水平。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的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是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今后准备金率还会继续上调,而在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中,应将利率和汇率手段搭配使用。

 准备金问题对于进口商来说,就是一个利率问题。利率上升,对进口商来说,需要注意资金运用成本。纺织原料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大宗商品的,单位金额高,数量大,但单位金额的盈利能力弱。在成本预算中,必须考虑利率因素。利率的上升,带来通胀的预期,短期内持有货品是保值的,持物好于持币。对内通胀,对外货币又走强,对于进口商来说,是个很好的商机。另外,如果还能善用资金优势和资金杠杆,更能令自己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胜出。这里还要提到的是期货交易市场对贸易实务的作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对冲方法,可以将进口风险降低。

 由于与民生相关的物价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因此为平抑物价,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实行紧缩的调控手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对于进口商来说,长期可能就会面临产品因经济紧缩而带来的购买量减少,这是需要留心的。目前政府在预控风险的同时,还要鼓励经济发展,所以这里就有两股对冲的力量。因此要跟踪分析哪种力量会占上风,把握好阶段性的节奏。进口商对准备金问题有敏感度,对政府调控手段有所把握和洞悉,掌握节奏,就能判断行情,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油价问题

 

 目前一些产油国的紧张局势造成了人们对油价的预期。 经济动荡造成了人们对石油及格上涨的预期,与之价格联动的石化产品价格也会收到影响,对一些大宗纺织原料的价格会在短期形成支撑。

 在特殊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的商机。比如2003年的**期间,在人们对市场充满疑虑和不知所措时,浙江某企业大胆决定继续买进生产原料,因为他们相信危机很快会过去。市场的悲观情绪使原料价格大跌,但他反而入市,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

 目前的油价飞涨是因为人们的预期在起作用,有一点市场调节过度的迹象。但必须清楚的是,低油价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必须做好长期高油价的准备。

 

 四、日本海啸和核危机对纺织原料进口的影响

 

 3月11日的日本地震和海啸给日本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由于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的汽车、化工、电子等重要支柱产业,有一些工厂受到海啸和地震的破坏被迫停产,更严重的是由于核电危机使得日本电力严重不足,拖累了日本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经济重建。

 地震和海啸后,国际市场上很多产品价格上涨,尤其电子元器件、汽车配件等行业供应链遇到十分严峻的形势,化工产品价格应声上涨。我国是日本化工产品重要进口国,当前,必须将一部分进口数量转移到其他国家,同时也看要看到,由于日本地震的影响以及日本震后重建,对化工产品的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五、?十二五?规划中的纺织产业政策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纺织行业要在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提高、就业能力强这 5 个方面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经济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的任务。纺织工业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要不断适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简单来说,未来的 10 年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 10 年,如何把人们穿的水平提高上去,纺织品市场就有了。

 从贸易商的角度,就要看到这样的商机。原料商完全可以引进新的纤维原料与最新纺织成果,从新材料提高面料质感和质量的方面去下工夫,例如对一些特殊纱线的进口。也可以在细分市场的产品上做文章,开拓新的原料品种,这些品种虽然不能在贸易数量上取胜,但却可能获得高额利润。

 当前,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各项成本的提高,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和能耗成本。据美国的经济预测,中国的人口红利在2012年就要结束。单靠劳动密集型企业,肯定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纺织工业提出了纺织强国的?四个战略目标?:第一,纺织科技强国;第二,纺织品牌强国;第三,纺织可持续发展的强国;第四,纺织人才强国。作为专业原料进口商,就可以跟着规划走,特别在科技纺织、品牌纺织上下工夫,关注新型、有科技含量的纺织原料。

 综上所述,目前的形势对进口商来说是一个机遇。从事纺织原料进出口贸易,犹如给纺织企业提供粮食,是未来 10 年扩大内需概念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货的决策上,如果可以坚持信心,善用金融工具来防范风险,那么在动荡的行情中,依旧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