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翔是个什么层次的歌手?

2.四大天王当时谁最火?

3.张学友的详细简历

4.比特世界是什么意思?

费翔是个什么层次的歌手?

宝丽金收购_宝丽金价值100亿

想了解这个问题,你可以先看一下这两个:

://.tudou/listplay/BSSNLSpAXwM/haRUlaGOlE4.html

://v.youku/v_show/id_XODEwMjMyNTY0.html(关于费翔的部分从108:25开始)

关于去小镇低价商演,他是为了满足住在小镇没条件去一线城市看他演唱会的歌迷亲眼看到他的现场表演的愿望,因为不仅低价,而且出场费跟别的明星比低到几乎等于不赚钱了,但是他一年100多场演出,要是每年100多场公益演出就太逆天了,会被当成炒作,所以这100多场演出必须用商演形式装自己在赚钱是个正常人避免被炒作,同时用欧美歌手认为各地观众平等的价值观反对一下某些中国歌手对观众的地域歧视(欧美歌手演出都不在乎城市的大小和舞台的大小的,大牌歌星只在大城市演出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至于费翔缺不缺钱,看了这个你就知道了://tieba.baidu/p/794713402

以下是文字资料:

论地位,远胜陈奕迅甚多,一点不弱于张惠妹,罗文,林子祥等准霸主级歌手,略低于周华健,张学友,许冠杰,罗大佑,周杰伦等霸主级歌手。(这句话是别的网友说的,我只是引用一下,持不同意见的别砸我……)

1982年加入EMI唱片,与著名制作人谭健常合作在台湾推出的首张个人专辑《流连》即获得了“金唱片”奖,主打歌《流连》更是一推出就在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同时成为冠军歌曲,在排行榜蝉联冠军半年之久,并在当年力压刘文正、邓丽君等资深歌手被评为年度十大专辑之首,这对一位新人是极为罕见的成绩。歌曲《流连》在只有老三台的时代,创下单月打歌次数最高记录:据说有三十次。

1983年费翔参演了根据琼瑶改编的**《昨夜之灯》,与陈玉莲、郑少秋合演。同年费翔到新加坡宣传唱片,唱片第一天就卖了六千张,打破纪录,主题曲《流连》荣登排行榜第一名。香港圈里有人预测:“一九八三年是费翔的”。

年后费翔转到宝丽金唱片公司,出版专辑《埋藏过去》,被誉为宝丽金的第一张王牌唱片。

1985年费翔在香港主演**《大贼》与梁家仁、朱江合作,同年与钟楚红合作《竹篱笆外的春天》。

费翔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推出了八张专辑,多次获得金唱片奖。在新加坡评选的亚洲十大歌星,费翔与台湾歌星刘文正、费玉清、凤飞飞、江玲同时入选并居前五名,同时入选的有日本的山口百惠、西城秀树及香港的郑少秋、汪明荃等则位居后五名。

1986年费翔陪母亲回中国大陆探望住在北京崇文区的外婆,他希望借此机会能向母亲祖国的10亿同胞献上自己的心声。费翔在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了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张个人专辑《跨越四海的歌声》,成为第一位跨越海峡进军中国大陆歌坛的台湾艺人。

1987年,费翔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1987年夏天,受上海电视台邀请拍摄音乐风光片《椰风海韵》。

1993年及1995年,费翔得到“世界音乐剧教父”安德鲁·洛伊·韦伯认可。两次成为其专场音乐会主唱之一,在美国40多个城市巡演。在韦伯本人的指导下,演唱了他创作的许多经典作品,并且多次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莱特曼同台演唱名歌舞剧“歌剧魅影”的主要曲目。此后,莎拉·布莱特曼特别邀请费翔做个人演唱会嘉宾。费翔其中的演唱受到了《纽约时报》的特别好评,被评为“四射的耶稣”,费翔的名字开始被许多美国人所熟悉。

19年7月1日,庆祝香港回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名为《回归颂》的大型晚会上,费翔又一次唱起了经典歌曲《故乡的云》。同年费翔出版了复出后的第一张流行专辑《现在Now》,这是一张全新录制的新歌加精选。其中根据费翔特有的音乐曲风及人生经历选定的《龙子龙孙》,获得当年中国十大流行金曲。

2000年红遍台湾的《超级星期天》帮助著名节目主持人陶晶莹寻找她少女时期迷恋的偶像费翔。《超级星期天》远赴美国,帮陶晶莹寻找到了费翔。睽违台湾十四年,费翔在《超级星期天》里一露面,其气势仍锐不可挡,居然为节目缔造了多年来少有的收视飙高纪录。费翔复出成为台湾歌坛最热门的话题,各家唱片公司纷纷找出他以前的唱片,冠以《费常翔念》、《念旧费翔》的名称重新推出。

台湾媒体联合举办了“2000年度风云人物票选活动”,费翔竟打败第一夫人吴淑珍及同门天后师姊张惠妹,以二千三百九十四票夺得亚军。

四大天王当时谁最火?

四大天王当时谁最火?我必须说,黎明!

香港“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一度叱咤风云,刘德华一直红到现在,在音乐上是张学友最红(唱片销量第一),**是刘德华,最疯狂的一年拍过12部**,黎明**音乐都不错,在韩国最火,郭富城比较出名的是舞蹈。张学友一个歌神头衔够他红了,郭富城这行年接连拿影帝,厚积薄发,唯独黎明这些年没落了。

很多人称黎明是最落魄最没有存在感的天王,甚至还有人质疑黎明是何德何能排进四大天王的,不就是长得帅嘛,其实我要告诉你,相反其实黎明是最被低估的天王,香港四大天王里当年最红的就是他。

90年代的黎明是最红的,其次是刘德华和张学友,最差的才是郭富城.。当时黎明拿奖拿到手软,基本全部大奖都拿了。但是之后的话,黎明给人感觉《全日爱》《两个人的烟火》《今夜你会不会来》,歌的传唱度90年代算高由于21世纪没有新作传唱觉后,加上他主要是玩电子音乐,而这种音乐迅速被接受的同时有迅速淘汰。

但黎明可以说是四大天王里面的颜值代表,有着一张清秀的面孔。也是一位比较全能的艺人,能唱、能跳、能演电视,但这几项都并没有优于其他几位天王。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人气,凭借他帅气的外表圈粉无数,不知道有多少女粉丝为他轻狂。曾在他的巅峰时期,因为他的帅气,而一度登上香港人气第一的宝座。其锋芒更是盖过其他三位天王的存在。

四大天王也只是一个称号,至于谁最火,你们觉得呢?

张学友的详细简历

张学友张学友,是一位在亚洲地区和整个华人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实力派音乐巨星和著名**演员,在华语地区享有“歌神”的称誉。90年代中期为张学友事业巅峰时期,根据IFPI国际唱片协会统计,张学友的唱片销量仅次于当时如日中天的已故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当时排名世界第二,截至2000年,他的唱片累计总销量已经突破六千万张。张学友能够演绎多种音乐风格,近年尝试R&B音乐和以歌剧唱法来诠释乐曲,并在今年以爵士乐的风格发行了新专辑,同样受到歌迷认同。截止06年,其全球正版唱片销量已达1.2亿张之多,为华人之首!!

中文名: 张学友

外文名: Jacky Cheung

别名: 歌神、七仔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1年7月10日

职业: 歌手、演员

毕业院校: 北角官立小学,崇文英文书院

经纪公司: 天星文化公司

代表作品: 93年 吻别 ,94年 祝福 ,07年 在你身边,05年 《如果·爱》

主要成就: 截至2000年唱片总销量6千万张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98年

世界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

亚洲最具影响力五十人(时代周刊)

妻子: 罗美薇(1996年至今)

出道日期: 年

学历: 中学预科

身高: 1.76米

体重: 145榜

目录[隐藏]

个人信息

歌手生涯崭露头角

低潮时期

四大天王时期

巅峰时期

演员生涯

开创纪录

个人作品音乐专辑和精选

个人演唱会

音乐剧

创作曲调

创作歌词

**作品

唱片详情

成就及荣誉主要成就

音乐奖项

**奖项

其他荣誉奖项

现有头衔

工作

参与节目

他人评价

家庭成员

贴吧相册 个人信息

歌手生涯 崭露头角

低潮时期

四大天王时期

巅峰时期

演员生涯

开创纪录

个人作品 音乐专辑和精选

个人演唱会

音乐剧

创作曲调

创作歌词

**作品

唱片详情

成就及荣誉 主要成就

音乐奖项

**奖项

其他荣誉奖项

现有头衔

工作

参与节目

他人评价

家庭成员贴吧相册

[编辑本段]个人信息

生肖:牛 祖籍:天津 嗜好:游泳、网球、唱歌 鞋码:8.5 (42.5号) 掌握语言:广东话(粤语) 、英语、国语、基本日语 家庭成员:爸妈、一哥、一妹、太太及两个女儿 尊敬的人:父母 音乐类型:流行音乐 音乐剧 演奏乐器:吉他 唱片公司:上华唱片(环球唱片子公司) 性格特点:性格随和,被大家称作“好好先生”。重情重义,曾资助好友柯受良完成飞跃黄河的壮举。梅艳芳逝世后,由于财产纠结问题,梅艳芳的部分医药费由张学友秘密先垫付。 初恋年龄:20岁 人生目标:做一个“好”人 圈中好友:梅艳芳、梁朝伟、张国荣、庾澄庆、罗文、曾志伟、黄家驹、柯受良、张惠妹、林忆莲、刘嘉玲、陈慧娴、周星驰、陈淑芬、区丁玉、周润发、郭富城等。 座 右 铭:对人随缘,对事随心 首份工作:香港贸易发展局工作 喜欢的城市:香港、东京 喜欢的口味:甜 喜欢的运动:游泳 喜欢的动物:马 喜欢的食物:雪糕、皮蛋、豆腐、鸡肉 讨厌的食物:牛肉 喜欢的**:《Shinning 》 喜欢的颜色:白色 喜欢的地方:家 喜欢的国家:中国 喜欢的书籍:佛书 喜欢的歌星: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 Deep Purple 、 Barry Manilow、谭咏麟 喜欢的演员:周润发、罗伯特·德尼罗 喜欢的休闲方式:看电视 喜爱的电视类型:科幻影集 喜爱的**类型:爱情和科幻的 喜欢的休闲出处:家里 喜爱的穿着方式:随便 喜欢的旅游地点:东欧 最想合作的中外歌手:Elton John 最想尝试的表演方式:自由一点那种 对事业的自我期许:再做好一点吧 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一本书:太多了,不能挑一本 最难忘的事情:获全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冠军 (当时参赛歌曲:大地恩情) 印象深刻的电视剧:X—FILE 难忘的人生阶段:难过的时间 请写一句鼓励的话:努力吧! 保持年轻的秘方:年轻的心,好的体魄 最想感谢的人:妈妈和爸爸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印度新德里亚洲**节最佳男主角 ---获奖作《男人四十》

[编辑本段]歌手生涯

崭露头角

张学友自香港崇文英文书院毕业,先后任职于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直至年凭着一曲《大地恩情》,从20,000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冠军。 其后他与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成为旗下歌手,并发行第一张唱片《Smile》,在香港销量高达20万张,成为当时香港乐坛新人中的佼佼者。张学友在当时被认为是“正派歌手”关正杰的接班人,他在此后的歌手生涯中亦多次被选定为公益事业和机构主唱主题曲。1986年他推出的第二张唱片《遥远的她AMOUR》依旧热卖,销量高达20万张,其中《月半弯》一曲更成为经典的粤语流行歌曲之一。另一粤语经典流行歌曲《太阳星辰》亦在同期推出。 出道后仅两年,张学友就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举行第一次演唱会,接着在1987年在红馆举行一连6场(1987年8月1日至8月6日)的个人演唱会,获得成功。低潮时期

但是,1987年亦是张学友歌手生涯中最低谷时期,新推出的唱片销量一落千丈,在1988年的香港几大音乐颁奖礼上,此前被认为是新人领袖的张学友一无所获。此时他开始酗酒,媒体亦多次传出不利于他的新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89年。对于他的低潮期,外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根据近年他本人在接受媒体访时的资料,当时是由于年轻气盛,在一夜成名后曾经迅速迷失方向,对于前途抱有悲观的态度,直接导致了他在事业方面的放弃与被放弃。

四大天王时期

1989年至1990年间,谭咏麟和张国荣先后退出香港音乐颁奖礼,张学友抓住机会成功成为宝丽金唱片公司主打歌手之一,并于1990年推出唱片《只愿一生爱一人》,再次受到乐坛瞩目。他的歌曲重新回到香港的几个大型音乐排行榜上,并在同年几个大型音乐颁奖典礼上大出风头,巩固了自己在宝丽金唱片公司敛奖的地位。在这期间,他推出了几首华语流行音乐的经典歌曲,如《李香兰》等。他亦曾翻唱杜德伟的《象》(华星作品)和甄楚倩的《怎么启齿》(新力博德曼作品),成为《再度重遇你》和《地震》两曲(皆为宝丽金作品)。 1991年,张学友开始在香港、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举行巡回演唱会。同年推出两张唱片《情不禁》和《一颗不变心》,其中收录于《情不禁》专辑中的《每天爱你多一些》(改编自著名日本乐队南方之星(Southern All Stars)歌曲《真夏の果実》)大受欢迎,除于当年夺得各大音乐颁奖礼的歌曲奖外,更分别于19年获得商业电台“叱咤殿堂至尊歌”及“金曲廿载十大最爱”殊荣[3]和1999年获得香港电台“世纪十大中文金曲”殊荣[4]。《情不禁》和《一颗不变心》的成功,使张学友与刘德华和黎明在香港各大颁奖礼分庭抗礼。三人连同其后成功取代李克勤的郭富城,一起被封为后来影响华语乐坛一个时代的“四大天王”。张学友于1992年推出粤语唱片《真情流露》,当中9首歌曲曾经登上香港音乐流行榜,并多次占据榜首位置,成为香港流行音乐上榜歌曲最多的音乐专辑之一,当中的《分手总要在雨天》和《相思风雨中》等亦成为经典粤语流行曲目之一。

巅峰时期

1993年推出第二张国语唱片《吻别》,在台湾、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其他海外市场大热,全球范围内共卖出了400多万张,亦打破多个地方的唱片历史最高销量,令张学友得到“歌神”的封号,他的歌唱事业亦至此达到最高峰。该张唱片的主要曲目包括:《吻别》、《情网》、《一路上有你》(原曲由日本歌手前田亘辉主唱;粤语版为《分手总要在雨天》)等。同年年底再推出另一国语唱片《祝福》,依旧热卖。张学友亦在当年举办了其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1994年推出EP类型粤语唱片《饿狼传说》、大碟《这个冬天不太冷》和国语唱片《偷心》,其中歌曲《这个冬天不太冷》由他本人作曲,并获得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奖。 四大天王在1990年代后期开始各有发展,并分别获得了广泛认可和成功。而张学友被多数人认为是四大天王中最具歌唱功底的一位,也是在四大天王时期四人当中获得音乐奖项最多的一位。 1995年张学友连续在世界各地进行了100场次的巡回演唱会,包括纽约的麦迪逊花园广场,成为了第一个在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演唱会的亚洲歌手,并于同年推出了一张销量惊人的唱片:《真爱-新曲+精选》,主要曲目有《真爱》、《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和其他精 选旧作。《真爱-新曲+精选》成为华人音乐历史上第一个累计销量达到钻石唱片的专辑,并获得IFBI的认证,《真爱新曲+精选》至今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张,为历史销量最高华人唱片。同年他获得世界音乐颁奖典礼的两个奖项,分别是“全球销量最高亚洲流行乐歌手”以及“全球销量最高华人歌手”大奖,并由第一代007邦女郎乌苏拉·安德斯(Ursula Andress)颁奖。并因此进入了环球唱片美国总公司在2000年选出的1990年代歌星名人堂,当时他亦曾被美国时代周刊列入亚洲最有影响力的50位人物之一。连续多次获得I F PI 最高销量大奖。1995年举办《友学友95世界巡回演唱会》,《情缘十载95友学友台湾巡回演唱会》破了100场记录。1996年再次获得“世界最畅销亚洲歌手”大奖,并于同年与相恋多年的罗美薇走入婚姻殿堂,在其结婚后宣布暂时息影,专注于音乐事业的发展,并开始策划大型原创音乐剧雪狼湖,另外与香港管弦乐团和香港指挥家叶咏诗合作举行数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音乐会。此音乐会的演唱部份收录于《爱与交响曲》专辑(管弦乐团乐曲演奏部份没有收录)。 张学友的巅峰时期亦被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对海外贡献最大的时期,尤其是他成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张学友的唱片销量亦引起了国际流行乐坛或者媒体的关注,包括美国《时代杂志》。美国最具权威的音乐杂志《告示牌》(Billboard)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因为张学友的崛起而开始关注香港流行音乐。 19年,张学友参与策划、导演并主演了原创音乐剧《雪狼湖》,在香港连续上演42场。当时在香港造成相当的轰动,至今仍是香港音乐剧场次的记录保持者,并在2005年推出国语版。张学友在音乐剧公演前亦有奔赴美国纽约学习音乐剧理论课、舞蹈以及试音。在美国时他曾表示:“香港一人开演唱会已有十多年历史,观众看演唱会的热情已不如从前,而音乐剧的出现对于观众及艺人来说将是一项突破。我认为我的事业发展,到今天是一个时机,可以让人们认同我做的舞台剧的时机。”《雪狼湖》的故事情节是一个贵族的两姐妹被一个普通园丁的个性所吸引,故事较为通透。包括张学友在内主角共有3位,而曾曾经饰演过女主角的艺人有林忆莲、陈嘉璐、陈松伶、陈洁仪、汤灿、许慧欣等。有一些批评者认为《雪狼湖》中的表演成分过于靠拢流行音乐。2005年,张学友参与由陈可辛导演的歌舞**《如果·爱》,其在**中有部分歌曲运用了西方的歌剧唱法,获得广泛的好评,在当年的**节上更是得到了来自专家的好评。《雪狼湖》后,他亦有对传媒表示将开始筹备另一部音乐剧,并将重心转向幕后制作。 2002年张学友开始举办了一连超过50场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命名为《张学友音乐之旅Live演唱会》。此次演唱会张学友延续1999年的《友个人演唱会》,继续注重整体音乐效果,并将大部分的经典歌曲重新配乐,获得一定程度上的好评。演唱会于2003年在香港举行压轴篇,并发行CD以及DVD。 2003年,其利用沙士期间的赋闲创作大量歌曲,并于2004年年初发行其个人的第一张 完全创作唱片《Life Is Like A Dream》,唱片中一些歌曲亦有特别意义,如单曲《给朋友》是唱给其2003年在不同时期分别去世的好友张国荣,梅艳芳,柯受良等人,《讲你知》则是其为其妻子罗美薇创造。唱片在香港推出后获得一致好评,其中《讲你知》,《给朋友》等曲更是曾经一度占据各大排行榜榜首。 2004年秋,其与拍档杜自持共同在香港会展中心新翼合作一场公益演唱会《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演唱会大部分歌曲均是选择其他歌手原唱,张学友翻唱,由于只上演一场,所以在演唱会结束后并未引起轰动。直到演唱会的CD与DVD发行后,销量一路长红,更令许多乐迷感叹张学友演绎的他人音乐的能力之强令人刮目相看。唱片在2004年年底亦获得IFBI国际唱片协会的香港唱片最高销量大奖,而久未出席音乐颁奖典礼的张学友亦罕见的出现在颁奖现场领奖。 2006年11月,多哈亚运会组委会在亚运会的官方网站上宣布邀请四名歌手出席于12月1日举办的亚运会开幕式,张学友是其中之一。张学友在最后一个表演环节与在数万名鼓手的伴奏下唱出主题曲《Together Now》。组委会当时以“The most popular Asian performer in the world, from Hong Kong, China - Jacky Cheung!”(“全世界最受欢迎的亚洲歌手-来自中国香港的张学友!”)来介绍张学友出场。一般来说,他此前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有影响力的歌手,但在西亚国家卡塔尔方面邀请其成为如此重要活动的主题曲演唱者后,可以看出其知名度及影响力亦已覆盖整个亚洲地区。 2007年8月,他所举办的学友光年世界巡回演唱会在世界各地举行共105场,再破他的演唱会场数纪录。 2008年5月,张学友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香港区火炬传递活动,手持来自雅典的奥运圣火奔跑200米,成为代表香港的火炬手之一,亦是演艺界其中一位代表。 2010年4月,张靓颖、张学友与原唱K’naan合唱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中文版主题曲《旗开得胜》。

[编辑本段]演员生涯

张学友在**演出方面亦有不俗的表现。到目前为止,他共出演60多部**,并曾在2002年获得印度新德里国际**节的“最佳男主角”,另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获得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并曾多次在香港**金像奖和金马奖上提名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他的戏路广泛,可饰演动作片、喜剧、文艺片、正反派等角色,且片酬不高,所以又被许多香港**界人士称为“最具价值性”和“最物美价廉”的实力派演员。 张学友的第一部**是自他步入歌坛后的第二年,受邀主演由洪金宝导演的港产**《霹雳大喇叭》,此后曾出演多部商业**。他在演技方面开始受到瞩目,始于1988年出演由王家卫导演执导的《旺角卡门》,戏中他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演技获得**业内人士一致好评,更以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奖。随后张学友在其**生涯中一帆风顺。于1990年出演徐克导演的《笑傲江湖》,在片中饰演东厂走狗林平之/欧阳全一角,受到专业人士和观众的认可,并在当年获得台湾**金马奖。而后他亦演出了吴宇森导演的**《喋血街头》,**当中的角色“细辉”是吴宇森专程为他量身打造的。他在片中与梁朝伟配合默契,虽然在香港票房惨败,但其后在多个国家上映反应良好,尤其在美国,在赢得票房的同时更被许多影迷封为吴宇森的经典**之一。1993年,张学友演出改编自《东邪西毒》的喜剧**《东成西就》,与梁朝伟、张国荣等人合作并获得成功。同年,演出**《太子传说》,自这个时间他逐渐当上第一男主角,同期的主要作品有《新边缘人》。值得注意的是,张学友与梁朝伟在1990年代早期的合作具有一定的默契,日后两人更加成为密友。两人曾合作过的**有《倩女幽魂3之道道道》、《亚飞与亚基》、《喋血街头》、《东邪西毒》、《东成西就》等。自1990年代中期开始,梁朝伟转向文艺片市场,而张学友亦在其**演员的巅峰时期,淡出**市场开始专注于音乐事业。 2001年,他复出拍摄由许鞍华导演所执导的**《男人四十》。这部**被认为是1995年许鞍华获得成功的**《女人四十》的翻版作品。张学友在片中出任男主角,并在当年印度新德里国际**节称帝。2004年获邀拍摄陈可辛执导的歌舞片《如果·爱》,将音乐元素带入**中,获得成功。 2007年6月30日张学友获提名在香港星光大道留下掌印及签名。

[编辑本段]开创纪录

1992年:发行粤语专辑《真情流露》,至今保持香港地区销量最高记录40万张,并由此加冕“歌神”。 1993年:发行国语专辑《吻别》,至今保持台湾地区唱片销量记录,亦是华人音乐历史销量最高的一张唱片(全球400万张,当年世界第二,至今累计销量已达2600万张)。 1993年:发行国语专辑《吻别》,至今保持新加坡唱片销量最高记录。 1994年:在新加坡举办个人演唱会,售价高达450.00新加坡元,创造了华人歌手演唱会票价的记录。 1995年:发行国语专辑《真爱新曲+精选》至今保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唱片销量记录。 1995年:在1995年年初-1996年年初共举办了100场世界巡回演唱会,平均3天多一场,总观众人数达200万人次,创造了亚洲歌手举办演唱会场次的纪录,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 19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的音乐剧《雪狼湖》连续不间断的上演42场,至今保持香港演出场次纪录。 2007年3月-2008年1月:他共举办105场世界巡回演唱会-学友光年世界巡回演唱会,经由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可,成为系列演唱会举办场次最多的歌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音乐专辑和精选

1985年:《Smile》、《遥远的她AMOUR》、《局外人/交叉算了》 1986年:《情无四归》、《相爱》 1987年:《初吻/》、《在我心深处》、《JACKY张学友》、《张学友87演唱会》、 《意乱情迷》 1988年:《张学友国语精选集》、《昨夜梦魂中》、《给我亲爱的》、《丝丝记忆情歌精选》 1989年:《只愿一生爱一人》 1990年:《似曾相识 (张学友的初恋故事)》、《梦中的你》 1991年:《情不禁》、《一颗不变心》、《爱你多一些精选》 1992年:《张学友91演唱会》、《真情流露》、《爱火花》 1993年:《吻别》、《我与你》、《忘记他EP》、《等你等到我心痛张学友精选》、《祝福》 1994年:《学与友93演唱会》、《饿狼传说》、《张学友Jacky Cheung 24K Gold 金藏集》、《一生跟你走作品集》、《偷心》、《这个冬天不太冷》 1995年:《三年两语》、《拥友》、《过敏世界》、《真爱新曲+精选》 1996年:《友学友95演唱会》、《情缘十载95友学友台湾演唱会 》、《爱与交响曲》、《忘记你我做不到》 19年:《不老的传说》、《雪狼湖Citibank张学友珍藏版EP》、《雪狼湖》、《想和你去吹吹风》 1998年:《释放自己》、《不后悔》、《友情歌岁月精选》 1999年:《有个人》、《走过1999》、《友个人演唱会》 2000年:《Touch of Love》、《Jacky Cheung15 十五年音乐精选》、《当我想起你EP》、《友情歌:张学友1995-2000世纪情歌金选》 2001年:《学友_热》、《天下第一流》、《903 ID Club 拉阔音乐会》 2002年:《他在那里》、《张学友新曲+精选》 2003年:《张学友音乐之旅Live演唱会》、《张学友4 in 1珍藏集》、《张学友1985-1999大碟全集》、《张学友1987-1999演唱会全集》 2004年:《Life Is Like A Dream》、《Black & White》、《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环球巨星影音启示录 - 张学友》、《环球百花齐放 - 张学友》 2005年:《雪狼湖 (国语版)》 2007年:《在你身边》 2010年:《Private Corner(私人角落)》

个人演唱会

1986年:《张学友,吕方86双星香港演唱会》 1987年:《张学友87香港演唱会》 1991年:《张学友每天爱你多一些演唱会91》 、《浪漫情感演唱会》 1993年:《学与友93世界巡回演唱会》 1994年:《台北祝福演唱会》、《The Best of Jacky Cheung》 1995年:《友学友95世界巡回演唱会》 、《情缘十载95友学友台湾巡回演唱会》 1996年:《香港管弦乐团-爱与交响曲音乐会》 1998年:《音乐无疆界演唱会》 、《乐来月有劲演唱会》、《903 idclub拉阔音乐会1998》 1999年:《友个人99世界巡回演唱会》 、《走过1999演唱会》、 2000年:《完全学友演唱会》 2001年:《903 idclub拉阔音乐会2001》 2002年:《2002好久不见音乐会》 2002年-2003年:《张学友音乐之旅LIVE世界巡回演唱会》 2004年:《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 2007年-2008年:《学友光年世界巡回演唱会》 (中国大陆巡回名称为《张学友好久不见中国巡回演唱会》) 2010年:《Private Corner Mini Concert(小型音乐会)》 2010-2011年:中国巡回演唱会和歌迷见面会!

音乐剧

19年:《雪狼湖》 2004年-2005年:《雪狼湖 (国语版)》

创作曲调

《旧信?旧梦》 《这个冬天不太冷(国/粤) 》《过敏世界》《这么近(那么远)》《一路上(捉迷藏)》《似醉还未醉》《勇敢的故事》《想劈酒》《躁狂》《Life Is Like A Dream》 《慢条斯理》 《她》 《给朋友》 《宁愿做错》 《讲你知》 《摇瑶》 《始终》

创作歌词

《夜茫茫》 《当我想起你》 《Every time a good time(麦当劳跨世纪广告歌)》 《想劈酒》《她》《宁愿做错》《给朋友》《讲你知》《爱是永恒(国语版)》 《雪爱狼》 《简简单单就是爱》 《只要为你活一天》 《忏悔》 《爱是永恒(国语版)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一个人的牺牲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不想失去你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与林夕共同创作) 》《真的失去你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一个人的牺牲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祈求可以共活一天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忏悔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与林夕共同创作)》《抱雪 音乐剧《雪狼湖》国语版》

比特世界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把工业化时代称作是原子的时代,把信息化时代称作是比特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大家知道,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组成物质,因此,我们也把工业化时代称作是物质的时代;那我们为什么要把信息化时代称作是比特时代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比特:比特是电脑中最小的一个计数单位;当我们把英文的任意一个字母输入电脑时,这个字母就占了一个字节,字节是由比特组成的。汉字比较复杂,当我们向电脑输入一个汉字时,这个汉字就占了两个字节。因此,我们不担把信息化称作是比特的时代,有时也把它称作是数字化生存的时代。

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

虽然我们毫无疑问地生活在信息时代,但大多数信息却是以原子的形式散发的,如报纸、杂志和书籍(像这本书)。

我们的经济也许正在向信息经济转移,但在衡量贸易规模和记录财政收支时,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仍然是一大堆原子。

关贸总协定(GATT,GeneralAgreementonTariffsTrade)是完全围绕原子而展开的。

最近,我参观了一家公司的总部,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制造商之一。

在前台办理登记的时候,接待员问我有没有随身携带膝上型电脑(laptop)。

我当然带了一部。

于是,她问我这部电脑的机型、序号和价值都是怎样的。

“大约值100万到200万美元吧!”

我说。

她回答:“不,先生,那是不可能的。

你到底在说什么呀?让我瞧瞧。”

我让她看了我的旧“强力笔记本”(Power-Book)电脑,她估计价值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

她写下了这个数字,然后才让我进去。

问题的关键是,原子不会值那么多钱,而比特却几乎是无价之宝。

不久前,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Vancouver)参加了一次宝丽金公司(Po1yGram)高级经理人员的管理研习会。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促进高级经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同时让大家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有一个整体概念,因此展示了许多即将发行的音乐作品、**、电子游戏和摇滚乐录像带。

他们委托联邦快递公司(FederaIExpress)把这批封装好、有重:量、占体积的CD盘、录像带(videocassette)和只读光盘(CD)送到会场来。

不幸的是,部分包裹被海关口了下来。

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一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

当一个个产业揽镜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有什么前途”时,其实,它们的前途百分之百要看它们的产品或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

如果你制造的是开司米羊毛衫或是中国食品,那么要把产品转换成比特,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像《星际旅行》(StarTrek)的剧中人一般,随时化为光束消逝,虽然令人神往,但恐怕几百年内部不可能实现。

因此,你还是得靠联邦快递、自行车或步行,把原子从一地送往另一地。

这并不是说,在以原子为基础的行业中,数字技术在设计、制造、营销和管理方面,都将毫无用武之地。

我只不过是说,这些行业的核心特点不会改变,而且其产品中的原子也不会转换成比特。

在信息和业中,比特和原子常常被混为一谈。

书籍出版商到底属于信息传输业(传送比特),还是制造业(制造原子)呢?过去的答案是两者兼跨,但是当信息装置越来越普遍而易于使用时,这一切将很快得到改变。

现在信息装置还很难(尽管不是不可能)和一本书的品质竞争。

书籍不仅印刷清晰,而且重量轻、容易翻阅,价钱也不是太、贵。

但是,要把书籍送到你的手中,却必须经过运输和储存等种种环节。

拿教科书来说,成本中的45%是库存、运输和退货的成本。

更糟的是,印刷的书籍可能会绝版(outofprini)。

数字化的电子书却永远不会这样,它们始终存在。

其他媒介面临的风险和机会更是近在眼前。

第一批被比特取代的原子将是录像带出租点中的录像带。

租借录像带有一点很不方便,就是消费者必须归还这些原子,如果你把它们随手一塞忘了归还,还得付罚款(美国录像带出租业120亿美元的营业额中,据说有30亿来自罚款)。

由于数字化产品本身的方便性、经济上的强制驱动和管制解除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他媒体也会迈向数字化,而且其速度将会很快。

比特究竟是什么?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

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最小单位。

比特是一种存在(being)的状态:开或关,真或伪,上或下,入或出,黑或白。

出于实用目的,我们把比特想成“1”或“0”。

1和0的意义要分开来谈。

在早期的计算中,一串比特通常代表的是数字信息(numer-ica1informadon)。

如你数数的时候,跳过所有不含1和0的数字,得出的结果会是:1,10,11,100,101,110,111,等等。

这些数字在二进制中代表了1,2,3,4,5,6,7等数字。

比特一向是数字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

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字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0。

把一个信号数字化,意味着从这个信号中取样。

如果我们把这些样本紧密地排列起来,几乎能让原状完全重现。

例如,在一张音乐光盘中,声音的取样是每秒44100次,声波的波形(weform,声压的度数,可以像电压一样衡量)被记录成为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被转换为比特)。

当比特串以每秒44100次的速度重现时,能以连续音重新奏出原本的音乐。

由于这些分别取样的连续音节之间间隔极短,因此在我们耳中听不出一段段分隔的音阶,而完全是连续的曲调。

黑白照片的情况也如出一辙。

你只要把电子照相机的道理想成是在一个影像上打出精密的格子(grid),然后记录每个格子的灰度就可以了。

定我们把全黑的值设为1,全白的值设为255,那么任何明暗度的灰色都会介于这两者之间。

而由8个比特组成的二进制位组(称为一个字节,即byte)就正好有256种排列“1”和“0”的方式,也就是从 到11111111。

用这种严密的格子和细致的明暗度层次,你可以完美地复制出肉眼难辨真伪的图像。

但是,如你用的格子比较粗糙,或是明暗度的层次不够精细,那么你就会看到数字化的斧凿痕迹,也就是依稀可见的轮廓线条和斑驳的颗粒。

从个别的像素(pixel)中产生连续图像的道理,和我们所熟悉的物质世界的现象非常类似,只不过其过程更为精细而已。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但是如你从亚原子(subatomic)的层次来观察经过处理的光滑的金属表面,那么你会看到许多坑洞。

我们眼中的金属所以光滑而坚实,只不过是因为其组成部分非常微小。

数字化产物也是如此。

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验的世界其实是非常“模拟化”(analog)的。

从宏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一点也不数字化,反而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不会骤然开关、由黑而白、或是不经过渡就从一种状态直接跳入另一种状态。

从微观的角度看也许不是这么回事,因为和我们相互作用的物体(电线中流动的电子或我们眼中的光子)都是相互分离的单位。

但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太过庞大,因此,感觉上似乎连续不断。

这本书就差不多包含了1 个原子(书籍是一种极其模拟化的媒体)。

数字化的好处很多。

最明显的就是数据压缩(datacomparession)和纠正错误(errorcorrection)的功能,如果是在非常昂贵或杂音充斥的信道(channel)上传递信息,这两个功能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例如,有了这样的功能,电视广播业就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而观众也可以收到高品质的画面和声音。

但是,我们逐渐发现,数字化所造成的影响远比这些重要得多。

当我们使用比特来描述声音和影像时,就和节约能源的道理一样,用到的比特数目当然是越少越好。

但是,每秒或每平方英寸所用到的比特数,会直接影响到音乐或影像的逼真程度(fide1ity)。

通常,我们都希望在某些应用上,用高分辨率(reso1ution)的数字技术,而在其他的应用上,只要低分辨率的声音和画面就够了。

举例来说,我们希望用分辨率很高的数字技术印出彩色图像,但是电脑的版面设计(computer一aidedpagelayout)却不需要太高的分辨率。

由此可见,比特的经济体系有一部分要受存储和传输比特的媒介所限。

在特定信道(例如铜线、无线电频谱或光纤)上每秒钟传输的比特数,就是这个信道的带宽(band-width)。

可以据此衡量每一管线能够容纳的比特数量。

这个数量或叫做容量,它必须仔细地与呈现某一特定数据(声音、音乐、影像)所需要的比特数量相匹配:对于传输高品质的声音而言,每秒64000比特已经算是相当大的数量了;每秒传输120万比特对高保真音乐(highfidelitymusic)绰绰有余;但你如果想要传送影像,则带宽就必须达到每秒传输4500万比特,这样才能产生绝佳的效果。

然而,过去15年来,我们已通过分别或同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检视比特,并去除其固有的累赘重复的部分,掌握了压缩原始声音和画面的数字技术。

事实上,所有的媒介都得以迅速数字化,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比大多数人所预测的时间更早的时候就发展出了高水平的压缩技术。

直到1993年,还有些欧洲人辩称,数字影像的梦想要到下一个世纪才能实现。

5年前,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我们可以把每秒4500万比特的,数字影像信息,压缩到每秒120万比特。

但是,到了1995年,我们已经可以把如此庞大的数字影像信息依照这个比例压缩(compress)和解压(decompress),编码(encode)和解码(decode),而且成本低廉,品质又好。

这就好像我们突然掌握了制造意大利卡普契诺咖啡粉的诀窍,这个东西是如此美妙,只要加上热水冲泡,就可以享受到和意大利咖啡馆里的现煮咖啡同样香醇的味道。

媒体世界改头换面数字化可以让你在传送信号(signal)时,附加上纠正错误(电话杂音、无线电干扰或电视雪花)的信息。

只要在数字信号中加上几个额外的比特,并且用日益成熟的、能因噪音和媒体的不同而相应发挥作用的纠错技术,就能去除这些干扰。

在CD光盘上,1/3的比待是用来纠正错误的。

同样的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目前的电视机上,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以接收到有演播室效果的画面,影像比现在清楚许多,以致于你可能把这种电视误以为所谓的“晰度电视”(high一definitionTV)。

纠正错误和压缩数据是发展数字电视(digiialteievision)最明显的两个理由。

以同样的带宽,过去只能容纳一种充满杂音的模拟电视信号,现在却可以塞入四种高品质的数字电视信号。

不仅传出去的画面品质更佳,而且利用同一频道,你还可能拥有四倍的观众数目和四倍的广告收入。

大多数的媒体管理人员在思考和论及数字化的意义时,念念不忘的正是现有的东西能以更好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传播。

但如同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一样,这个礼物产生的后果可能令人意想不到。

由于数字化的缘故,全新的节目内容会大量出现,新的竞争者和新的经济模式也会浮出海面,并且有可能催生出提供信息和的家庭工业。

当所有的媒体都数字化以后,由于比特毕竟还是比特,我们会观察到两个基本的然而却是立即可见的结果。

第一,比特会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

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混合被称作“多媒体”(mu1timedia),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不过是指混合的比特(commingledbits)罢了。

第二,一种新形态的比特诞生了枣这种比特会告诉你关于其他比特的事情。

它通常是一种“信息标题”(header)能说明后面的信息的内容和特征),那些经常要为每篇报道拟定“摘要标题”以表明新闻内容的报社记者最熟悉这个东西了。

学术论文的作者也很熟悉这类标题,因为学术期刊也常常要求他们为自己的论文总结要点。

在你的CD上,也可以找到简单的标题,让你能直接从一首歌跳到另一首歌,有时候,还可以从中获取关于音乐的更多的材料。

这些比特看不见,听不到,但却能够告诉你、你的电脑或上台特别的设备一些与信号相关的事情。

这两个现象,混合的比特和关于比特的比特(bits一about一bits),使媒体世界完全改观。

相较之下,像点播(video一on一command)和利用有线电道传送电子游戏之类的应用,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它们不过是一座庞大冰山的小小一角。

想想看,如果电视节目改头换面成为数据,其中还包含了电脑也可以读懂的关于节目的自我描述,这将意味着什么呢?你可以不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录下你想要的内容。

更进一步,如果这种数字化的描述能够让你在接收端任意选择节目的形式—无论是声音、影像还是文字枣那又会如何呢?如果我们能够这么轻易地移动比特,那么大媒介公司对你我来说,还有什么优势可言呢?这些都是数字化可能引发的情况。

它开创了无穷的可能性,前所未有的节目将从全新的组合中脱颖而出。

智慧在哪里?电视广播有一个典型的特点:所有的智慧都集中在信息传输的起始点。

它代表着一种类型的媒介。

信息传播者决定一切,接收者只能接到什么算什么。

事实上,就每一立方英寸的功用来看,目前电视机可能是你家中最笨的电器(我还没把电视节目包括在内)。

你的微波炉都可能比电视拥有更多的微处理器。

与其想象未来的电视会有更高的分辨率,更鲜艳的色彩,或能接收更多的节目,还不如把它看成智慧分布上的一场变迁—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就是把部分智慧从传播者那端,转移到接收者这端。

就报纸而言,传输者也同样掌握了所有的智慧。

但是大报却或多或少地避免了信息单一化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读报。

我们一页页地例览、翻阅报纸,由不同的标题和照片引导,尽管报社把相同的比特传送给成千上万的读者,但每个人的阅读体验却大相径庭。

要探讨数字化的大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

看电视的体验能不能更接近读报的体验?许多人党得报纸新闻要比电视报道更有深度。

这是必然的吗?同样地,人们认为看电视比读报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宫体验。

一定如此吗?答案要看我们能不能开发出能力我们过滤、分拣、排列和管理多媒体的电脑,这种电脑将为人们读报,看电视,而且还能应人们的要求,担任编辑的工作。

这种智慧可以存在于传输者和接收者两端。

当智慧藏身于传输者这端时,你就好像自己聘请了一位专门撰稿人—就好比《纽约时报》根据你的兴趣,为你度身订制报纸。

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输者会特别为你筛选出一组比特,经过过滤、处理之后传送给你,你可能会在家中将其打印出来,也可能选择以更加互动的方式在电子屏幕上观看。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接收者一端设置新闻编辑系统,《纽约时报》先发送出大量的比特,可能包括5000篇不同的文章,你的电子装置再根据你的兴趣、习惯或当天的,从中撷取你想要的部分。

在这个例子中,智慧存在于接收者这端,而传输者一视同仁,把所有的比特传送给所有的人。

未来将不会是二者只择其一,而是二者并存。

比特世界中的巴别城

比特还原论特别衷情于这样一幅动人的图景:比特的流动是没有国界的,它可以绕过海

关检查到达世界任何地方。许多人把这理解为,信息的传递可以超越传统的地域和文化边

界,它可以为所有的人共享。我们的世界由于有了比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

地球村的说法使我想起《老子》六十六章中所提到那个世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使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们如今似乎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不同国家的网络居民通过

与网络连接的电子屏幕看到其他国家,听到从那边传来的声音。当然,人们因为不必步行,

所以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这样的地球村还没有完全变成现实。我们当然无法辨别世界各地的鸡鸣犬吠声是

否也有不同的方言,但却知道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群具有完全不同的自然语言。网络居民是

靠显示器上出现的各种文字、图象--而不是比特串--来发出或接收信息的。这些文字的输入

者或读者显然属于不同的国家。如果你高兴的话,就可以到美国白宫或巴黎的卢浮宫去走一

趟。这是许多网络读物津津乐道的事。问题在于,如果你不通英语(更不用说法语了),不

知道白宫是Whitehouse,卢浮宫是Louvre,那怎么去呢?

当然,你可以打听到它们的网络地址:://.whitehouse.gov(白宫)

://.paris.org./Musees/Louvre/(卢浮宫)然而,即使你到了那里,也发现这

里没有中文服务。这样你就只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对着满屏幕的洋码望洋兴叹了。我

们很难说这些洋文没有携带着信息,但对于不认识它的人,它的确没有信息量!《圣经·创

世纪》第11章有一段我们十分熟悉的传说:

最初天下的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他们说:让我们在城中建一个高耸入云的塔。不料这件

事惊动了上帝,他说:看哪,这些人都说同样的语言,如果让他们建起这塔,他们还有什么

事做不成呢?于是他悄悄地打乱了这些人的语言,使他们无法合作建塔了。从此这个城就叫

巴别城。巴别的含义就是变乱语言,也就是信息无法沟通的意思。我们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巨

大的巴别城,今天的网络也仍然如此!

我有一位姓郭的朋友,电脑玩得出神入化。当一位大学生向他讨教秘诀时,他淡淡一笑

说:先学5年英语,再学10年哲学。这个建议虚虚实实,但并非全是笑谈:学10年哲学,

是要让人变得明白,而学5年英语,则是要让人具有起码的上机和上网资格。在任何国家,

外语都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当外语成为我们上机和上网的必要条件

时,电脑和网络市场的客户就只能是那些受过相当教育的人群,换句话说,目前网络世界的

人口与世界人口还是两个概念。

由此我们可以检验一下关于网络市场前景的说法。一本关于网络的著名畅销书写道:现

在几乎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个人加入到交互网络里,照这个速度发展,在2003年,全世界

的人口都会成为网络用户。

……就算那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30亿)参加了交互网络,那也是个可怕的数字。在

不到10年期间会有30亿人上网!这实在不可思议。且不说世界上那三分之二受苦人,单就

中国而言,目前文盲人数占人口数1/5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足4%,熟悉外语的人比例

更低,除了极少数天才外,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不能通晓两三种以上的外语。怎么能指望这些

人都在10年内成为互联网用户呢?巧得很,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报道,声称现在世界上平均

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患肺癌。我大惑不解:怎么可能?如果说每10分钟一个人上网,到

2003年上网人数将达60亿,那么每10秒钟一人患肺癌,几年之内世界上的人岂不要死光了?

于是我自己作了一回计算,发现上述关于上网人数的断言产生于一个可怕的计算错误

(或者作者根本就没有计算!):每10分钟一个人上网,到2003年上网人数最多也就是

52万人!它还不到目前全球人口的1/1000!让我们还是参考一个比较专业的估计:目前

Internet在全球有5万个网址,几千万用户。估计到2000年会有100万个网址,5亿用

户。我相信,这个数字也有相当的理想化色彩,而且这些用户恐怕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和

英语世界。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德国人海德格尔也表达过类

似的意思:语言是存在的家。这些说法即使从常识上看也包含着很大的真实性。网络上的英

语、法语、德语、汉语界面就是不同国家的国界,人们就居住在各自的语言世界中。我们在

上网时只能从自己熟悉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信息。因此,尽管比特可以在有网络的地方畅通无

阻,但不同民族的语言却把这个地球村分割成了不同的世界。这就是网络世界的现状!当

然,科技的问题只有靠科技来解决。现在国内软件公司正在大力开发汉语软件和信息产品。

即使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微软公司为了打入和垄断中国市场也开发出了功能相当齐全的汉

语软件。

因此,人们期待着网络这种信息交流载体在不远的将来进入每一个家庭,进而替代电视

和报刊。

然而我们不应忘记,计算机互联网与现有的广播、电视和报刊传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你说我看,报刊则是你写我读,这里并不存在交流问题。而互联网则是双

向交流的媒体,在目前情况下,它的交流模式是既写又看,这对于许多有书写障碍的人仍然

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打破民族语言之间的屏障,打破只能写不能说的局面,这就是现代信息

技术专家们的理想。机器翻译、语音合成、提高图像传输速度、强化电子屏幕对人体器官发

出的信息的感应灵敏度和分辨度,这一切技术都是为了使电脑以及网络那端的人成为你的对

话伙伴,使电脑开口说出你能懂的语言并看懂或听懂你的指令。只有到那个时候,电脑和网

络才能真正进入每一个家庭,地球村才可能成为现实。

参考:

段永朝:工具化、神圣化与脆弱的比特世界(上):

://column.bokee/12331.html

段永朝:工具化、神圣化与脆弱的比特世界(下):

://.sunbo/misc.php?xname=A8QJCV0&dname=1F8QP11&xpos=358&op=print